璜塘老街:《2014’江阴老地方在哪儿?》之卌一

标签:
江阴老地方老街璜塘璜溪 |
分类: 老地方在哪儿 |
璜塘原名黄溪,黄溪河是旧时东西方向的一条河,北接应天、长寿两河,西流南屈, 东回北转,注入锡澄运河,10公里长的河道,蜿蜒呈半圆形。黄溪河溪深水广,支港曲绕,溉田千顷,交通利便,为澄锡水上通道之一。自宋开始有人在黄溪河临河而建聚集成市, 因水得名称为黄溪市。但集市旁的黄溪河两岸地势较低,一遇大水,一片黄荡,故有人戏称“黄溪”为“黄荡”,谐音“黄塘“,故而后改名为黄塘。那时金凤乡南有流黄市,北有皋岸市,中间有黄塘市跨黄溪河而建,乡间黄有黄落不成功之意,而黄塘河纵观黄塘市集,似半边玉镯,故将“黄“改成半壁玉的“璜”字,从而黄溪、黄塘含有富饶、吉祥象征的璜溪、璜塘。明嘉靖《江阴县志》记载了“璜塘市“说法。明嘉靖十年(1531),在璜溪河上建造石桥,称朱港塘桥、迎远桥,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后,称同福桥,集镇以同福桥为中心,南北建街。清康熙三年(1664),金凤乡析为马镇和璜塘镇。1949年置璜塘镇。1951年改置璜塘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为乡。1988年改置镇。2003年11月由璜塘镇、马镇镇、峭岐镇三镇合并,组建霞客镇。2007年,霞客镇更名为徐霞客镇。
走访璜塘老街之前,不妨我们来了解一下璜塘最重要的一条璜塘河。璜塘河,古称璜溪河,璜溪河水四季常流,每到春夏,水势尤大,遭逢大雨,水位暴涨,溢岸而过,溪旁田畴,汪洋一片。地理学家王维屏1935年编撰的《江阴志略》,把璜塘一带的地理环境称之为璜溪平原。他这样写道:“邑之南境,有水曰璜溪。璜溪四周,旱潦稀少,马镇、璜塘二乡向为产稻名区。溪滨芦塘弥望,名蟹佳虾,产量甚富。金爪团蟹,著名邑中。”相传,璜塘市集始建于璜塘河的外环南路滩上村附近,那里至今还有璜塘桥、璜塘滩及“走马塄”美传。后来也许是此处的河面太宽阔,迁移至相对狭窄的目前璜塘集镇位置。璜塘河上有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桥璜塘桥和同福桥,璜溪平原每年桃花水汛期,太湖水流经璜塘,由于璜塘镇区河道狭窄,建桥处更加瓶颈,水位落差极大,汹涌河水由璜塘桥南直奔同福桥,浊浪滔滔,成为梧塍十景之一的“璜塘春涨”。
璜塘桥:座落在璜塘河滩上村西北。明嘉靖《江阴县志》载,嘉靖十八年(1540)邑人夏谨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八年署县汪坤厚捐廉,木建。《景印江阴县志》载,光绪三十年(1904)里人黄孝思等集资重修,1965年修建,1978年重建,易名为庆丰桥,跨径34米,桥面净宽3米,为桁架中拖桥。1993年桥被撞倒塌。1995年南移数米重建,复称璜塘桥。
同福桥,又名朱港塘桥,位于璜塘桥东北1公里处,也就是位于璜塘集市处。清光绪《江阴县志》载:朱港塘桥在璜塘市,旧名迎远桥。明嘉靖十年(1532)夏谨用石头所建成,同治三年(1864)毁,六年重建,易名同福桥。圆形桥洞,水流湍急,通行高度7.7米,来往船只必经桥洞,十分危险。桥面为石阶,南北连璜塘老街。光绪十九年(1893),知县刘有光捐资重建。1972年,拓宽璜塘河道,改造桥梁,同福桥拆除。1985年重建同福桥。1994年,白屈港三期改造,同福桥又被拆除。1995年东移重建。桥长98.5米,桥面宽9米,北与璜塘1号桥相交。
旧时璜塘,穷乡僻壤,一些璜塘当地老人向我回忆说璜塘市集的真正繁华,应该说是在民国后、解放后、甚至建国后一段时期。璜塘河上同福桥是璜塘老街的中心,是桥南、桥北的分界线。璜塘老街是长约300米,宽3米条石和侧砖铺砌的南街、北街和西街三条小街道。同福桥两端东西两侧共有四座桥楼,解放后,开豆腐店、药店和书场等。桥南老街一直延伸至东巷门,成曲尺形。同福桥南老街东侧沿河是张玉芳的桥楼,张玉芳家的桥楼曾在民国后作为码头站房,桥堍下沿河还设有渔摊,街南设有南货店、酒店、绸布店、铁匠店、竹木业店、饭店、典当、米行、茶馆、书场等。桥南沿河有菜市场、竹行、茧行、木行,那里还有轮船码头、老的振新布厂和二厂。桥南街出东巷门还有公馆、公馆场、公馆河。河南为璜塘中心小学,公馆场北设有两家米行,一家书场,公馆场东设有茶馆店、羊肉店。璜塘街上大多是低矮平房,仅有六处楼房,在桥南街三层高的典当楼特别显眼,可谓鹤立鸡群。桥北老街延伸至北巷门。桥北街有沙龙泰糟坊、布店、茶馆、南货店、药店、竹木匠店和邮政代办所。桥北出北巷门有大庙场,那里有太太堂、城隍庙、大庙,内有多座菩萨。清末那里曾为学堂,此庙在1957年建人民大会堂时拆除。北街中段向西折,延伸至西巷门形成西街。西街虽然不长,但也闹猛。50年代时,祝塘区政府办公室设在这条西街上,60年代至70年代后西街上又开出了粮站、加工厂。
每逢农历三月十五、十六璜塘集场,璜塘老街街道摆满货摊,人来人往,十分拥挤。桥北的人民大会堂和桥南的公馆场广场上,马戏、杂耍、货摊样样都有,还有套人人、看西洋镜、猢狲出把戏等,十分热闹。解放初,小小璜塘老街上设有四家书场,分别是吴园书场、桥楼书场、天乐书场、典当对面书场。20世纪60年代后,老街沿河新增供销社、菜场、信用社、生产资料部、税务所、食品站等。
1989年,璜塘完成了新一轮的编制城镇规划,璜塘河为中心,拆除了朱港塘桥、迎远桥、同福桥等古石桥,拓宽了河道,璜塘老街基本被废除。我在璜塘老街上的走访是从西街(璜溪路)开始的,在那里还遗存着算是老建筑的几个囤形粮仓,然后穿过璜塘中心桥,从桥南的台阶走到璜塘河沿河,在当地老百姓的指引下,终于看到了现存的璜塘老街---同福街。璜塘河沿岸两边已经无法看出有“璜塘春涨”的胜景,璜塘同福老街上也无法看出这里曾经的繁华街市,也许只有透过老人的回忆,通过眼前残存的老房子,才能从我的脑海中闪烁出几次璜塘旧影。离开璜塘老街,我发现建造于90年代的星宇娱乐宫似乎成了璜塘的标志建筑,记忆永恒。
http://s9/mw690/003ifwztgy6NAhdEEGIe8&690
http://s14/mw690/003ifwztgy6NAhdOc7r9d&690
http://s13/mw690/003ifwztgy6NAhdTrMo9c&690
http://s1/mw690/003ifwztgy6NAhdZ2vuf0&690
http://s5/mw690/003ifwztgy6NAhe4zHu34&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NAheaQMB85&690
http://s1/mw690/003ifwztgy6NAhegHcs70&690
http://s16/mw690/003ifwztgy6NAheqJCT8f&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NAhewrKHfb&690
http://s7/mw690/003ifwztgy6NAheHcma76&690
http://s3/mw690/003ifwztgy6NAheML8m82&690
http://s1/mw690/003ifwztgy6NAheST0k80&690
http://s11/mw690/003ifwztgy6NAheYGNQ1a&690
http://s15/mw690/003ifwztgy6NAhf4AFMde&690
http://s4/mw690/003ifwztgy6NAhfaTvR93&690
http://s2/mw690/003ifwztgy6NAhfgRcRc1&690
http://s14/mw690/003ifwztgy6NAhfn0pDcd&690
http://s8/mw690/003ifwztgy6NAhfsXAj27&690
http://s2/mw690/003ifwztgy6NAhiFL6Va1&690
http://s15/mw690/003ifwztgy6NAhiMm988e&690
http://s5/mw690/003ifwztgy6NAhiSyy094&690
http://s3/mw690/003ifwztgy6NAhiXY2u32&690
http://s16/mw690/003ifwztgy6NAhj4gJVcf&690
http://s10/mw690/003ifwztgy6NAhjfZwdd9&690
http://s2/mw690/003ifwztgy6NAhjm7Nnf1&690
http://s1/mw690/003ifwztgy6NAhjrZcIc0&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NAhjDwzP85&690
http://s5/mw690/003ifwztgy6NAhjJ85m94&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NAhjODcxa5&690
http://s10/mw690/003ifwztgy6NAhjURVn89&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NAhk0ofjb5&690
当地有“十里洋洋一片薛,不及璜塘一角张”的说法。一方面说璜塘张氏众多,另一方面说的是璜塘曾经出了三个张氏进士。其中有张育葵,字午卿,别号霖林,璜塘流黄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广东曲江县知县,另两个为乡贡进士,分别叫张之保和张朝珍,均为璜塘楼下人。说到璜塘的进士,璜塘曾经以“江阴无状元,璜塘四进士”自豪,除了上述三个张氏进士外,还有一个为王瑞之,他于明正德三年(1508)为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贵州按察司佥事。
走访璜塘的结束,我们来说下明代江阴首富夏良惠与璜塘的关系。有人说,夏良惠曾是璜塘最早的开拓者,璜塘集场的日期也是夏良惠所定,夏家庄的夏姓人都是夏良惠的后人,桅灯浜河名也与夏良惠的曲折离奇故事有关,璜塘还有夏良惠“呒铜钱造金山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