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崇辉数学名师工作室
高崇辉数学名师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428
  • 关注人气:2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数学为什么总是听懂了还是不会做,考试怎么办?

(2022-06-20 20:53:55)
标签:

转载

数学为什么总是听懂了还是不会做,考试怎么办?

[转载]数学为什么总是听懂了还是不会做,考试怎么办?

给学生讲解难题,讲了一遍之后,问他们,会做了没?还有什么问题?几乎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自信地点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老师我还不会。但是当下一次碰到相似的题目,甚至原题时,能做出来的没有几个。我相信这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情况。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讲解完题目过后的“我会做”是一种假象。是你的大脑为了偷懒地“自我欺骗”。

人的大脑天生具有减少精力损耗的天性,而当你听完一道题目讲解过后。再去仔细思考这道题背后的原理或者思路就会很消耗精力。与此同时,你的大脑中又残存着一部分短暂性的记忆。这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凭借着短暂性记忆来骗自己:“这道题原来这么简单啊。”“其实当时我就是这一点没有想到。”“下次我就会做了。”这样的想法会占领你的脑海,让你停止继续深究这道题,减少大脑精力的损耗。

但是,当时间一长,短暂记忆从脑海中消失,当下次你在看到这道题时结果只有一个:它还是它,你还你是你。你觉得自己好像在哪儿见过它,但你就是想不起来。等到老师再一讲,你便又恍然大悟,觉得“就这?”。再次只看一眼,就放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便又循环往复。

弄懂解题思路,其实,弄懂一个题目最关键的是弄懂题目背后的思路。这就是很多老师经常关在嘴边的“解题思路”。很多老师在讲题时,都会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找到这道题目的落脚点?怎样根据落脚点继续往下进行?怎样取舍一道题目的不同思路?这些都是老师在讲题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转载]数学为什么总是听懂了还是不会做,考试怎么办?

但是很多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只注重解题的步骤或者结果。认为老师启发你的思考不重要。这种想法是错的。记住解题步骤和结果只是死记硬背。只有真正的理解解题思路,下次再见到这道题目时,才能根据思路写出正确的答案。

注重课后的总结,你要知道,数学的解题思路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形成体系的。如果说把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比作是一条线,如果想要取得好的成绩你得把一条条线连接成网。等到下次看到题目时,你就能顺着“这张网”,抽丝剥茧,从而把这道题解出来。

但是老师在讲题的过程不可能把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连同其它思路一起讲出来。因为这样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自己真正理解的。所以,想要建立数学思路的解题体系就要自己课后多花时间总结。

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数学界流传着一句老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要想学好数学,不培养数学思维是不行的。那么怎样培养数学思维呢?说的这个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多听讲,多做题。说得很简单,但坚持下来却很难。每一次老师讲题的过程中,就是对数学思维一个很好的训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照老师的启发点积极思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能缓慢地塑造自己的思维。所以,说白了,数学思维培养的唯一方法就是训练。除了老师讲题外,自己多做题也能培养数学思维。但是要注意,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要刨根问题,多做总结。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要刷一题是一题,就有效训练自己一次。

一步一个脚印,数学特点就是,每一步都是可以严格推导的,开始可以一步步慢慢推导,每一步都要吃透,后面水平提升了就越来越快。一开始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花费的时间都是值得的,千万不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似懂非懂,为了形式上跟上进度,自己骗自己,不懂装懂,大面积的习惯性的“假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能因为怕同学笑话自己笨,就假装做起已经读懂了的样子,否则考试迟早要露馅。

学会举一反三,一定要不断强化:“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的意识。不能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为了追求暂时的成绩提升,而采用背题背答案的笨方法,一道题会做了,换个题面又懵了。所以要学着从题目里挖掘本质,这道题考察的是什么点?有哪些可能的题面?

有哪些解法?老师的课堂解法不一定是最佳解法,因为老师课堂的解法通常仅仅是为了讲授当前进度上的某个特定关联的知识点。课余时间多加早餐,尽量去了解和学习更巧妙的解法。这样开拓思路和视野,形成升维优势,有利于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

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要专门花时间去学习什么是数学思维,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平时多刻意使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及时活学活用。数学学习不仅需要深度,也需要广度。需要提前熟知整个K12阶段数学领域知识的概貌,拥有全局视角。数学的特点是,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关联性非常强,一环扣一环,前面的知识点是后面知识点的基础和前提。

数学学不好,多半是基础没打牢,当前进度之前的知识没学透,因为进度原因,被动地被牵着鼻子去学新的知识。这个时候一定要重视“清账工作”,课余额外及时花时间补习,去把之前的知识完全学透,千万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这样老账新账,就会越积越多,带来恶性循环,新的知识点也无法吃透。

学会给人讲题目,尝试把题目讲给其他的数学水平不如自己的同学,看看自己讲解的过程能否梳理清楚思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暴露自己那些“假懂的”推导步骤。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教自己。要想讲好可不容易,你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切入,然后一步步理清你的思路,这对你的审题和做题的思路有很大的帮助。讲的过程还会发现你理解错误的一些点,还会发现原来还有更好的方法,经常在此过程中,都会自己说服自己。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尝试自己出题,培养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的习惯,每道题都要搞清楚出题人这样出题是为了考察哪个知识点。搞懂之后,尝试自己变换形式去设计题目。如果通过长期训练,在平时就去养成读题的时候,从出题者的角度审题的习惯。考试的时候,就能更快地想到正确的解题方向,避免做错题的同时还能缩短解题时间。

数学成绩的提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坚持积累的过程,不断练习,不断总结,不断总结。一点一点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平时都懂,一考试就懵,需要就以上几个方向先从自身找原因,然后遵循以上的方法花大量时间去训练和改进。慢慢地就会成为数学学霸,从而举重若轻,轻松应对考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