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看到,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上的阐述更加详细、具体,明确指出: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是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更承载着推动思想文化、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2022版课程标准突出强调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还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可以看到,修订后的课程性质,再一次明确了数学教育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性质深刻揭示了数学课程的本质,言简意赅地说明了这样四个问题,即数学是什么?为什么学数学?怎样学数学?以及学什么样的数学?
1.是何---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点始终没变,数学要帮助人们改变观察方式、思考方式、表达方式,让我们认识、理解、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是工具、还是语言,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何—为什么学数学?因为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们可以看到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学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力量。更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核心。
3.如何—怎样学数学?通过对“四基”的学习,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未来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数学要在做中学、用中学、融中学、创中学。
4.若何—学什么样的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的告诉我们,要学对核心素养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数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自己“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要有合作交流的意愿。还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做”,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发展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