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与面积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如何教学既能巩固相应的知识,又能提升思维能力呢?可以基于教材中的练习,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
画图操作,初探变化
1. 出示要求: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画一画,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2. 梳理反馈:
3. 观察比较:通过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
迁移类推,再探变化
1. 教师提问:根据刚才的结论,你想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回答:如果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 自主探究:周长相等(假设为1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否一定相等?请画一画,算一算。
3. 梳理反馈:
4. 观察上表,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三
大胆猜想,思考变化
小组讨论:仔细观察刚才画出的两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
(1)周长研究的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面积研究的是图形的大小。
(2)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长与宽越接近,周长越小。
(3)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四
尝试应用,提升思维
1. 红领巾实践基地有一块面积是60平方米的菜地,若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则最少要用多少米篱笆?
2. 红领巾实践基地的一块菜地四周围着篱笆,篱笆总长6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米?最大可能是多少?
依托面积与周长的综合练习,通过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经历对比与辨析,充分积累活动经验,感悟和理解面积与周长的本质,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