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变化(三)

(2022-05-08 19:54:55)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一)核心素养内涵(新增)

1.核心素养的构成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形成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发展创新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2.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说明:核心素养在各学段的具体表现要求有所区分,现将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的核心素养表现对比如下:

核心素养

高中

初中

小学

数学眼光

数学抽象

抽象能力

符号意识、数感、量感

直观想象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空间意识
几何直观

数学思维

逻辑推理

推理能力

推理意识

数学运算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

数学语言

数学建模

模型观念

模型意识

数据分析

数据观念

数据意识

注:意识和观念都是对事物的认识,意识是基于直观感受,观念是基于明确概念.其中在初中和小学还有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如表1.

1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

表现

内涵

阶段

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

量感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小学

符号

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小学

抽象

能力

抽象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形成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方法的能力.能够从实际情境或跨学科的问题中抽象出核心变量、变量的规律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数学符号予以表达;能够从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形成数学的方法与策略.感悟数学抽象对于数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感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义,形成数学想象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

运算

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小学与

初中

几何

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小学与

初中

空间

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小学与

初中

推理

意识

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知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小学

推理

能力

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理解逻辑推理在形成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对于一些简单问题,能通过特殊结果推断一般结论;理解命题的结构与联系,探索并表述论证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初步形成逻辑表达与交流的习惯.推理能力有助于逐步养成重论据、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初中

数据

意识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冋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小学

数据

观念

数据观念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数据蕴含着信息,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和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知道可以用定量的方法描述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形成数据观念有助于理解和表达生活中随机现象发生的规律,感知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养成重证据、讲道理的科学态度.

初中

模型

意识

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模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形成模型观念的经验基础.

小学

模型

观念

模型观念主要是指对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知道数学建模是数学与现实联系的基本途径;初步感知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模型观念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感悟数学应用的普遍性.

初中

应用

意识

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够感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意识有助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

小学与

初中

创新

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小学与

初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