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数学说课的五个建议
(2022-04-27 10:48:26)数学说课的五个建议
顾志能 张慧芳
(本文刊登于《小学数学教师》2018年第5期,转载自杂志公众号)
说课,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展示和教学研讨的方式,各级教研活动中常可见到,在名优教师评定、教师职称评审中,也常被用作考核的主要形式。说课之所以广受认可,是因为相比四十分钟的上课,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一般十多分钟),较全面地展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积淀、教学技能、逻辑思维等各个方面的素质,而听者也能据此较准确地评判其业务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把课说好呢?不久前,我们参加了一次说课比赛,说课内容及呈现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因此获得了优异成绩。现结合这一说课稿和部分现场图片,从五个方面谈谈我们对说课的基本想法,供大家借鉴或讨论。
【说课片断一】
建议一:教材解读要凸显深度,指向重点
【说课片断二】
建议二:学情分析要有理有据,突出难点
【说课片断三】
建议三:目标定位要层次清晰,用词准确
建议四:创新设想要大胆展现,明确表达
【说课片断四】
接着,我出示6 幅图:爱心、鱼、五角星、刀、小人和杯子(即前测题中的6幅),请学生找一找对称图形。这6个图形的辨认并不难,课堂上我快速让学生逐个辨认,及时肯定,并把不是对称的“刀”和“杯子”图拿走。
接着我问学生:你们凭什么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呢?我看不出,有什么办法证明吗?然后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爱心纸片,想办法证明。
学生上讲台介绍对折的方法,我在展台上放大展示,让全班学生清楚地看到两边完全重合。然后我以“沿着哪里折的,我看不清”为理由,和孩子一起把这条折痕画出来,并告诉学生:如果沿着一条线对折之后,一个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这条线就叫做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我布置任务:你们刚才说还有三个图形也是对称的,到底是不是?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也来折一折?如果是的,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这些图形对折之后两边也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也都正确画出了对称轴。(以上边说边借助黑板说明,形成下图)
上述环节我之所以这样处理,就是基于我的前测。因为学生对于标准的轴对称图形,判断上已经没有问题,所以此处的着力点应该是借助学生的已知,直击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通过折、比、画等观察与操作的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知道对称轴的含义,明白轴对称图形这个名词的来历。
环节二:再次感知,清晰表象。
在新授之后,我贴出印有阿拉伯数字0—9的练习纸,提问:小朋友们,这里有0—9十个数字,每个数字都可以看成一个图形,那么,哪几个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借助练习纸,观察、确认并画出对称轴。然后我组织反馈,学生在争论辨析中清楚地认识到0、8这两个数字是轴对称图形,而且0有横、竖两条对称轴。因为8上小下大,所以只有一条竖的对称轴;3上小下大,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一组材料是教材的习题,内容很简单。之所以要用它,是因为和例题教学材料相比,它是不能动手折的。这就促使学生凭借观察,对轴对称图形形成进一步的感知,清晰表象。同时,这组材料能够让学生巩固找对称轴的方法,感受到对称轴有时不只有一条。
环节三:变化形式,抽象本质。
我采用变式练习,引发学生暴露错误认知,通过思维碰撞,实现深刻理解。
我贴出紫荆花、双向箭头两个图形,再次请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声音,有学生说紫荆花是轴对称图形,也有学生说箭头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时,我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说道理(不让学生折,引导他们看图,观察、想象),然后反馈。反馈过程中,我贴出线,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试折,让全班学生看得明明白白。
接下来,我跟进一个问题:同学们,这幅图(双向箭头图形)刚才大家有争议,你有没有发现,它跟前面的轴对称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之后说,之前的对称轴都是横的或竖的,但这里的对称轴是斜的,不容易发现。
我顺势问:到底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请多位学生回答,最终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图形只要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它就是轴对称图形。至于如何摆放,并不重要。
教学至此,我认为对于轴对称图形,学生已经通过不断感知,较为清晰地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个概念了。以上,不断感知,建立表象,逐步抽象,最后慢慢形成概念,这正是在概念教学基本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
环节四:剪纸游戏,强化想象。
在课的最后环节,我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我改编了教材例题的使用方式,以如下形式追求目标的达成。
我先把纸对折,在折痕处分别剪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如下图所示)。提问:留下来的部分,打开以后会得到怎样的图形呢?
让学生想象、讨论,然后展示反馈,学生比划后依次得出三角形(等腰)、正方形、长方形、圆。学生清楚地看到,原来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里,我对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有几条对称轴不作深入研究,因为在将来学习这些图形时,还有专门的研究。
这是一个训练空间想象力的环节,也是巧妙地让学生直观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这些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环节。这个环节把课堂推向了思维的高潮。
建议五:过程展开要详略得当,形式灵活
教学过程的介绍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淡化(甚至舍弃)次要环节,放大主要环节(如重难点之处、创新之处)。要适当呼应前面讲过的观点,让听者感受到课的内涵及整体性,切忌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说的形式,不能一味地旁白式讲解,或全部模拟正式上课的师生对答,而要解说、模拟、演示等多种形式灵活使用。
要特别指出,说教学过程时,避免在台上空洞、抽象地讲述,应多借助直观手段,如图片、贴纸、学具、板书等,引发听者注意,促使听者更好地理解、接受说者的观点。黑板上各类材料的呈现,要注意顺序、时机、变化以及美观(下图为本课结束时的黑板画面)。
教无定法,同样,说也无定法,仅以上述片断与观点为例,希望教师们能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说课经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教育研训中心,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