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这个公式该怎么说

(2022-04-21 11:47:57)

生问课堂||这个公式该怎么说

原创 俞杰 顾志能与教学创新 

 

【导读】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在学了“横截面×长”后,提出“前面那个面叫什么名称,如果用这个面的面积去乘宽,体积计算公式该怎么说?”如此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怎么应对,答案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俞杰老师的好文,生动且深刻地作出了回答。

 

那天是教“长方体体积”一课。在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基本公式“长×宽×高”之后,按照教材编排,我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还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体积(如下图)。

 

新课教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于是我习惯性地让学生提提问题。

预设中的问题顺利出现——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除了这两个公式以外还有其它公式吗?     

马上有学生说还有“横截面×长”的公式(肯定是课外学过的)。这正中我下怀,所以我借助学生的介绍,顺势呈现教材习题图片(如下图),引导其他学生理解“横截面”就是指木料两边的面,横截面的面积是“宽×高”,再“×长”,就相当于“长×宽×高”,或者把木料竖起来看就相当于“底面积×高”。最后,又一个长方体体积公式“横截面面积×长”板书在了黑板上。

 

但是,出乎意料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一位学生提出:“如果先算‘长×高’,再‘×宽’也可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那‘长×高’得到的面叫什么呢?”(意思如下图

他的问题引发了共鸣,马上有学生思维敏捷地跟问:“是呀,如果用这个面的面积乘宽,那么体积计算公式该怎么说呢?”

 

说真的,那一刻我脑海中一片空白,我压根儿没想过这个问题,以前如果遇到这样的题目,我就是把它想成“横截面面积×高”来算的。但是,这个面若叫“横截面”,明显跟上一题教学时的说法是不一致的。那它到底叫什么名称呢?

怎么办?避之不谈吗?都已经提出来了,学生们都在竖起耳朵等答案了,回避显然不是办法。但若要谈,我自己都不知道,又怎能谈出答案来呢?

电光火石之间,我想到了“生问课堂”的核心理念——学生提得出问题,就是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育人目标。我更想到了那句经典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有这样的创新思维,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这已经是成功,问题能不能解决,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谈不出答案,那就让学生自己谈谈吧。

“同学们,这真是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好问题啊!来,掌声感谢这几位提出好问题的同学。这个面叫什么面,公式该怎么说,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讨论吧!”经验告诉我,此时安排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更可以给自己缓冲的时间。

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我走在学生中间,听着他们的讨论,感受着他们的思维迸发。听着,想着,我越来越觉得不回避这个话题是正确的选择。

组织学生汇报,精彩扑面而来。

有小组根据“观察物体”以及“长方体表面积”学习时的经验,认为这个面可以叫“前面或正面”,所以公式是“前面(正面)面积×宽”。

有小组认为,这个面也可以叫横截面,因为它也是长方体边上截出来的面,所以公式还是“横截面面积×长”。有学生补充说,这个长方体原地横着转一下,这个面变到边上,就相当于横截面了。

有学生从语文的角度,提出了横截面的反义词是“竖截面”或“纵截面”, 所以公式应该叫“竖(纵)截面×宽”。

……

反对的观点同样精彩。

有学生说,这个公式如果写成“正面(前面)面积×宽”的话,那么横截面就应该叫左面或右面,之前写过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应改成“左面(右面)面积×长”了。听了这么有趣的辩驳,学生们都哈哈大笑。

有学生也反对这个公式还是叫“横截面面积×长”,意见是两种截法明显是不一样的,公式怎么能一样呢?尤其是“×长”,更不合适,这明明是“宽”啊!学生们看着那个木料图,都觉得言之有理。

同样,对于“竖截面”,学生也有反对——这两种截法,不都是“竖着截下去”的吗?那还怎么区分呢?

……

学生们争论不休,但比较多的观点是认同“纵截面×宽”。在一片争论声中,在学生们期盼的眼光中,要轮到我表态了。

“同学们,听了大家的意见,我首先要表扬大家会思考、会分析、敢于发表意见!说真的,你们前面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因为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刚才大家都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我听了后觉得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有难以说服别人之处。如果要让老师表个态,那我就尊重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把这个面叫做‘纵截面’,公式就写作‘纵截面×宽’吧!”

“不过,这样取名到底对不对,老师会在课后去查资料,如果有了答案,我一定会告诉大家。”我知道我的表态难以完全服众,所以怎么“善后”是必须要宣布的。

下课后,我第一时间就去请教了同事们,同事们都赞叹这是个好问题,但究竟怎么取名称,却也意见不一,没有定论。于是,我就上网去查找,发现网上还真有一些资料,说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按截成的面与被截几何体的相对位置来分类,除了横截面,还可有竖截面、平截面、直截面、斜截面等。但仔细一读,发现这些说法似乎也不严谨不统一,如有把“物体横放,截去旁边后露出的面叫横截面”(教材习题图),也有把“横着去截几何体得到的面叫横截面”(相当于底面)。我又去翻了《辞海》,发现《辞海》上有“截面”的解释,却没有“横截面”这个名词,当然,“纵截面”什么的更没有。我还托人去翻了专业的《数学辞海》,同样没有“横截面、纵截面”等名词。

这是怎么回事呢?精心下来仔细想想,我觉得可能是汉字含义的丰富性造成的。如“横”字,有“横向、两头”等很多不同的意思,当“横”字与“截面”搭配起来时,表达的意思就会很丰富——与现实情境、表达者的视角及想法有关。意思不统一、易混淆,这样的名词适合在某个具体情境中明示,而不适合成为专业术语并收进辞典。“横截面”如此,“纵截面”等也如此。

想到此处,问题的答案我已心中有数。学生说前面那个面叫“纵截面”, 他们表达出了与“横截面”的区别,意思又为大家所一致理解,那么这就是一个合适的好名称,公式说成“纵截面×宽”,完全可以。当然,这个面如果不视为“截面”,就把它叫做“正面”或“前面”,公式说成“前面(正面)面积×宽”,那也未尝不可。

经过费心费力的一番“研究”,我感觉到自己获得了答案。但是,这样的答案,怎么去告诉学生,他们能理解吗?

在左思右想、一筹莫展之时,整个故事犹如一场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徐徐回放。故事怎么开启的?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经历了什么?思考、讨论、争辩……

够了,够了,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还那么重要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各个面的印象更深刻了,对面和棱之间的关系更清晰了,对计算体积的不同方法更灵活了,对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更理解了,知识技能得以巩固,空间观念得以发展,这是多重要的收获啊!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美妙思维,体验到了带着问题去探究、质疑、辩论等难忘的学习经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理念深入了心底,这是多可喜的收获啊!

直接告诉学生,“恭喜你们,老师查过了,这个面可以叫‘纵截面’,公式可以是‘纵截面×宽’!再次感谢提出好问题的两位同学,带给了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动力!”

我相信,学生们一定会一阵欢呼。

  

(浙江省杭州市闻涛小学   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