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双减”下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2-03-28 23:21:34)

双减”下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摘要:课堂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倡导“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关注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革作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应该把作业改革摆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作业改革,认真研究作业改革,从设计多元作业入手,精心调配,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目的

       引言:长期以来,布置数学作业已经演变成了以完成教学任务、以练促记为考试做准备和等待常规检查为目的,表现在数学作业的内容上存在着下列的现象,即翻抄书本习题的多,创新综合内容的少;单纯计算题目的多,发挥学生主动创造才能的少;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多,关注合作互动的少;教师安排统一题目的多,学生选择的余地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脱离生活实际多,联系生活实际少:单调重复的作业学生做起来枯燥乏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完成作业”而作业,统一的习题内容又致使有些差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这样既培养不出拔尖的学生,更弥补不了后进生知识的缺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业布置的目的

SPRING

      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数学其科学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用数学,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布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数学”。

双减下作业设计的方向

SPRI新NG

    大力倡导“减量增效”,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特别是寒暑假作业要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大量阅读相结合。通过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科学调控,做到减少数量、提高效率、侧重实践、联系生活、提高趣味性,真正让作业的功能回归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上来,而不是为了刷题迎考,更不是以作业量来“绑架”学生学习。如果把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比作品尝一份大餐,那么色、香、味俱全的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更能调动学生的欲望,让学生既能吃得饱又能营养丰富促其成长。力争让学生品“百味”作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多姿多彩。

作业设计类型

SPRING

1、层次性作业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让基础差的学生不仅有收获,而且有发展;成绩好的学生不仅有发展,而且有兴趣。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个“作业超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后,教师可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

     A、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C、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2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

   通过这些层次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选择,自觉检查其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还可以激励其在达标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攀登,进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所以,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复习》课堂结尾前,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复习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回答: 

      学生1:请你测量出桌子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2:请你量出黑板的长与宽,并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3:如果办公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0平方米,那么它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取整数)

     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着学习主人的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生活化作业

      正如流传至今的道理所讲的那样,“生活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的”。事实也正是这样,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就连那取之不尽的数学教育资源也是从生活中发现的。所以说,如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以学生生活为模板布置联系实际布置作业,那么就能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所学的知识也能加以巩固,得到更广阔的延伸及扩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是如何发生及发展的。

4.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是在新课标下相对于原来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它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自主开放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潜能,从而获得生动、立体、全面的发展。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定势思维的局限。

      如“在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圆,所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按常规的思考方法,要求圆的面积,需先求出圆的半径。根据题意,圆的半径就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但根据题中所给条件,用小学的数学知识无法求出。此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可以设所剪圆的半径为r,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2r,正方形的面积为12,r²=3,所以圆的面积是3.14×3=9.42(平方厘米)。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原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剪圆的半径,设圆的半径为r,那么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r²,原正方形的面积为4r²,r²=12+4,所剪圆的面积是3.14×(12÷4)=9.42(平方厘米)。通过此类题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5.错纠性作业

      学生对错误一般有一个自己逐步认识和纠错的过程,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探究、发现,绝对不能由教师全包或是代劳,教师平时分析错题,只要有意识地把纠错评议引向深处即可。教师进行解题评析时,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评析的过程。教师提醒学生在“纠错栏”中添加注释:分析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用另一颜色笔注明错误的归类——知识遗漏、思维定式、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还是心态问题。另外也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善于借鉴同伴方法的良好品质。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体验到自己的纠错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纠错,如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的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的步骤及小结等。

START OF SPRING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