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分数的基本性质(二稿)

(2022-03-27 16:44:55)

分数的基本性质(二稿)

原创 汪燕燕、顾志能 顾志能与教学创新 

一、留言精选与回复

喜悦:在验证性质的过程中加入把分数化成除法求商的方法,角度多样,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多元化。要想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怎么加减?这个问题的解决能使加减和乘除之间建立联系。导课时可不可以用上分数墙,从中找出多组相等的分数,为新课提供资源。这是我个人意见,希望顾老师给我以指导!

回应:您的三个想法都很好!第一个想法,就是用演绎法进行说明,我们课中也是重点设计的。分子分母加或减,也许这节课中不一定要设涉及,否则太满了。课的引入,我们有不一样的尝试,等我们尝试后再看效果吧。

lz:一直拜读公众号的文章,并用于实践,获益匪浅。……学生提出猜想后,放手学生去验证。教师自己也准备好1/4=2/8=3/12的课件,验证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另一组相等分数3/4=6/8=9/12。这比课本的单一图形验证好多了。

回应:感谢您的好建议!除此之外,我觉得推理验证及沟通旧知也需跟进。

二、试教情况简介

根据一稿设想,近日我们团队进行了第一次磨课活动,金丽霞老师承担了试教任务。试教中,学生的表现让我们对这节课的研究有了很多底气。

1.学生提问比较充分

课始,学生猜想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条猜想提问。学生思维绽放,提出了多个有价值的问题:“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乘或除以的)这个数是小数或分数可以吗?”“这个数可以是0吗?”“如果乘或除以一个不同的数可以吗?”“所有的分数都适用吗?”“同加或同减可以吗?”……透视这些问题,或展现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或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都很有价值,且大多指向于本课教学需要展开或深入之处。

2.验证方法比较多样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1/4就等于2/8,你能想办法证明这两个分数相等吗?这是本节课很重要的探究活动。学生基本呈现了我们预设的所有方法:直观图、抽象图、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化成小数、商不变的规律(如下图)。金老师较合理地设置了反馈顺序,使验证的过程由浅入深,思维发展有序递进。

 

三、课后反思与改进设想

课后,团队组织了集中讨论,针对试教中几个不太如意的环节,我们展开了深入分析,形成了几点共识:

1.问题的应对要更清晰

在试教中,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疑问,金老师将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课堂就围绕这些问题一一去研究。但是这些问题,数量多(7个),语句长,教师记录花费了不少时间;而有些问题是重复的,比如“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与“所有的分数都适用吗”,这使得释问点增多,环节拉长,课堂节奏变得拖沓;有些问题太过个性,比如“同时乘或除以的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吗”等,课堂又很难为此而深入。

改进设想:

在学生提问时,一是教师合理应对(主要是引导和归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简明扼要地板书,比如:“真的吗?”“为什么?”“这个数可以是0吗?”“乘不同的数?”“同时加或减?”后续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思路也要更清晰:先解决“真的吗”,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确认结论,完成合情推理。再讨论“为什么”,促使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深度分析,完成演绎推理。其他的问题,则采用弱处理,如“这个数可以是0吗”,因为不是第一次碰到,可以一带而过,“乘不同的数”“同时加或减”,可和学生一起举例快速判断。以上过程,课堂展开更有序,教学重点也更突出。

2.性质的探究要更有效

在学生用多种方法验证了1/4=2/8后,教师提问“这两个分数完全不同,为什么就相等了呢?”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点,教师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走演绎推理的路。但是试教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是很精准,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误以为是教师要求复述思路,所以他们仍然借助了之前的材料进行阐述。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己小结:“1/4中的每份分成2份,就变成了2/8,虽然每份变小了,但份数变多了,所以大小没有变。”

改进设想:

在验证了1/4=2/8后,教师应明确提出:“像这样分数相等的例子有很多,举也举不完,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然后给出探究时间,放手学生深入思考。希望学生能从两个角度来解释:一是利用图,发现从1/42/8,分数单位变小了,但是分数单位的个数变多了,所以大小仍旧不变;二是根据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将商不变规律转换成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形式推理。如果学生不能主动联系到商不变规律,教师则明确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思考。

3.性质的应用要更合理

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它的主要应用就是在分数计算上。试教中,金老师也考虑了这个点,在基础练习之后,设置了以下练习,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体验不深,效果一般。改进设想:先做一组基础练习。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与1/4相等的分数(有意往后再写很多个)。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与1/4的分子、分母不相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现在你的心里又有什么新的疑问吗?希望学生在这里能提出问题:“既然都等于1/4,那只要1/4一个分数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这么多分数呢?”“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有什么用呢?”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问题情境(需要用到其中不同的分数来开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同样等于1/4的这些分数,就像一个大家族一样,每个分数有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场合要派不同的代表来计算,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作用。

我们还希望在课的最后能呼应“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学生能从本质上进行解释。

四、讨论话题

1.深入探究原理的环节(第二次探究),是否要从计数单位角度进行分析?

2.如果学生不能主动联系到商不变规律,除了教师直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思考之外,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3.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有什么用,是否要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去感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