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2022-03-22 10:31:48)分类: 问题思考 |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具体来看:一是说话的完整性不够。二是说话的准确性不够。三是说话的简洁性不够。而且,学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长期以往下去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现在从最基础的做起,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期实现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过渡,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
一、通过读题训练说话能力。
我们都知道,数学题类型不多,只有填空、选择、判断、计算、应用题这几类。特别是应用题,二年级的题目很多是图和文字结合在一起,所以让学生在观察图的时候来叙述题目的信息和问题,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在解题后训练说话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应用题,多数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在教学时,在抓好读题的环节后,让学生在反复读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叙述出来,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会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从而解答。如解答这个题:车上原来有67个人,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图文意思,叙述完题目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解题,在学生表达各种做法时,让学生说自己每一步的解题思路,这样一训练,既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也让中差学生理解了每一种方法。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来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这一角色的扮演,学生会很认真,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说话能力,在总结计算方法时训练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三、在回答问题时训练说话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自己随时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既要思考答案,还要用通顺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无疑是训练说话能力的好机会。
在回答问题时,自己时常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表扬那些把过程说清楚的学生。
四、在活动的过程中训练说话能力。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很多难点问题都会让学生分组合作,在操作中探索新知,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就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人交流。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验证1米=100厘米的方法,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去交流,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发表意见在语言上统一我们小组认为……,其他成员需要补充时说:我来补充……,这样在语言表达上的规范后,学生在说话时会有意识的循着其他学生的意思来表达,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倾听能力。但这样的小组合作表达能力只是最初的阶段,要把它形成一定的习惯,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总之,教学永无止境,要想达到理想的境地,只有不断探索,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