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一谈起数学,谁都会联想到小学里学习的算术,特别感到算术的四则运算,就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用处很大。到了中学以后,开始学习初中代数、平面几何,进一步学习三角学、高中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些中学生毕业后进入高等学校,其中不少人还要学微积分、微分方程;一部分专门学数学的还要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微分方程、函数论、概率统计等。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数学科目确实不少,内容大多是数学的基础知识,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繁杂,由具体到抽象,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是,如果把它们的内容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世界中量的关系,一类是空间形式。例如,算术、代数属于前一类,几何属于后一类。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这些内答有什么用处?数学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学好数学?
在对这些问题作出初步回答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数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比较大小的需要,逐步获得了数的概念。最初是自然数,就是1,2,3,4……。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分数,并从正数发展到负数,从有理数发展为无理数,它们全体构成一个所谓实数域。在获得数的概念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具有特定形状的物体具有特定的性能,获得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的概念,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圆、棱柱、圆柱、球等。据说,古代埃及人曾经甩绳子撑成边长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