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幢
(2022-03-16 13:40:37)如何理解“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原创
2021年6月8日
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在一些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中,我们经常能读到一些与提问有关的经典论述。对此,我们读到最多的应该是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那么,为什么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这个问题,常常读不到具体的答案。因为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常常是被引用以佐证提出问题很重要,当然不用再去解释这句话了。
其实,爱因斯坦自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他的话完整讲是这样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的后续叙述,就是在回答前面的论述。但是,这样的回答依旧是比较抽象的。仔细一读,就需要继续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第二,为什么说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第三,为什么说这(提出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在发表上述观点时提到了数学,那么用数学来说明这些问题就显得比较合适了。
【例——五年级容积计算】
有一张边长是1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在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2分米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盒子的容积是多少?如果四个角上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盒子容积是多少?
两次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作为一道习题,解答第一个问题是理解,解答第二个问题是巩固。故,教学常常止步于此。但是,仔细观察两次不同的剪法和计算结果,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剪去多,容积反而大?
2.会不会越来越大?
3.什么时候最大?
如何解决这3个问题(特别是后2个问题)?计算即可,即把8种剪法(整数范围内)得到的容积都计算出来,就能回答上述问题。这是数学上的技能而已。
在解决这3个问题后,极有可能还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
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小数,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还是容积最大吗?
不难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只要计算即可,是数学上的技能而已。
这样,大概就能说明“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这一说法。
当然,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反驳:这个例子比较特殊,所以使得解决问题成为了一种“数学上的技能”。我承认这个例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解决问题都仅是“技能”,这大概便是话中加入“也许”的原因吧。不过,总体上来分析,绝大部分的解决问题是“技能”是说得过去的。
现在我们来看第2个问题:为什么说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再看看这几个问题的内涵:
1.为什么剪去多,容积反而大?
2.会不会越来越大?
3.什么时候最大?
4.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小数,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还是容积最大吗?
第1个问题,只要我们对两次剪法和计算结果进行观察,可以说每个人都会心存疑问。这说明这个问题“创造性的想象力”不强,是人之常情——怪,极其正常的认知冲突。
第2个问题,就需要一点“创造性的想象力”了,因为这是基于第1个问题从“看得见”到“看不见”的进一步联想。
第3个问题是在第2个问题基础上的进一步联想和创造,第4个问题是在解决前3个问题基础上的进一步联想、批判与创造。
最后看第3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提出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上例中,如果教学止步于会计算容积,那么仅是技能的熟练和灵活运用。但是,如果提出并解决“什么时候最大”这个问题,那么上例的教学就有了新的内涵:学生会发现一个结论——当四个角上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大正方形边长的1/6的时候,做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容积最大。显然,这个结论的发现,就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分析至此,一条“进步”的因果逻辑就逐渐清晰起来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步。也就是说,没有“提出问题”,就没有“解决问题”,也就不可能发生“进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部分对“创新意识”的解读中提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现在再来看这句话,自然就清楚了。
最后,我想有必要来读一读爱因斯坦另一句被广为传颂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可见,关于“提出问题”和“想象力”,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经验总结啊!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所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实现创新和进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