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认识》简单教学背后的思考
(2020-01-26 13:12:43)分类: 教学反思 |
《减法的认识》简单教学背后的思考
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是在新课标(2011版)的指导下编写的, 对比原版教材,尽管新教材的例题变的简单,素材背景也越来越凸显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更注重方法的引导。但是,我们有些教师仍缺乏新旧教材的对比意识,无法真正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将简约的素材用简单的方法教给学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概念例题教学中学生无法获得大量的表象特征,将建构概念变成了概念的告诉,学生也没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一次调研中,有一位教师对减法的意义的建构以及深化概念是这样的处理的:
片段一:观察图示
生:4个,1个,3个
师引出:对了,像这样,飞走了,去掉了,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会读吗?
抽象算式
师:刚才我们用“4”来表示,飞走的气球可以用“1”来表示,还剩几个气球?
师:对了,要求还剩几个气球就应该用减法来算,师板书:4-1=3
师:谁来读一读?(板书:4减去1等于3)
深化意义
师:结合图示说说在4-1=3算式中,4、1、3分别表示什么?
生:4表示4个气球数,1表示4一个气球,3表示还剩的气球。
师再次引导学生齐读……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减法,与减法交上了好朋友,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本第26页这幅图,谁能说说图上的纸鹤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3只,拿走2只,还有1只.
生2:三个同学做了3只纸鹤,被2个小朋友拿走2个,桌上还有1只纸鹤.
(学生围绕着纸鹤的变化说了又将近2分钟)
……
教师上面两个片段的教学,看似学生在教师步步为营的引导下,学生掌握减法似乎已经水到渠成,细细品析教学过程,实则,教师的引导剥夺了学生自己的体验建构,在概念建构中,教师没能很好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的教学起点,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越位代替了到位,导致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缺失。因此,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研读教材:变“懂读”为“领会”。教师课前要与教材对话,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课前要领会这次修订,本课更加突出了减法的含义的教学。首先把情境图换了。原来放纸鹤的情境,换成了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4个气球中去掉其中的1个气球,去掉的过程非常突出;4-1=3的素材很丰富,但去掉的过程不是很突出,所以除此之处,还增加了体现这一过程的点子图,点子图既能表示去掉,又能更好地体现整体部分、去掉部分与剩余部分的关系。
抽象概念:变”告诉”为”体验”。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蓝本,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编排的实际内涵,强化对数学理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达到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