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单元整体感受课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单元整体感受课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8页~ 84页
一、课标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
“垂线、平行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二、单元内容分析
《垂线和平行线》这一单元是学生在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初步认识了线段、直线、直角和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和画平行线。本单元内容与过去教材相比,在内容安排、教材设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内容安排方面,《大纲》修定版教材,“垂线和平行线”的内容是作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第2小节来安排的,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本单元教材增加了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组成四个角以及垂线、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本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他们解决。
四、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了解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
3.在探索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对周围环境中与线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两条直线垂直、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单元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六、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平行有所感、有所知。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两条直线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感:对周围环境中与线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两条直线垂直、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单元感受课活动设计
炫我两分钟:
主持人领全班同学回顾线和角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感受做好铺垫: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线和角的知识,今天我来考考大家,我们学过的线有哪些?(线段、射线和直线),我画的这三条线分别是什么线呢?(线段、射线和直线),我什么?(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我说这条线段最短,你同意吗?为什么?(指着预先画好的角)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线组成的?(两条射线),两条射线能这样组成一个角,其实线和线之间的奥秘还有很多。
【设计意图:线和角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有效尝试、感受的基础和前提,用考考你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活动一:画一画
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有哪些情况?在下面画出几种可能的情况。
预设:
(学生汇报时,教师顺势将典型的情况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想,在尝试中初步感受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议一议
观察这些直线,你发现了什么?请在组内交流发现。
我的发现:
预设:
有的线延长以后交叉了;
有的线怎样延长也不会交叉;
两条线延长后可能交叉或不会交叉,只有这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要求和直线的特点,在完善自己作品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从多种可能情况中提炼出典型可能的意识和能力,并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三:找一找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线,请在教室里找一找、指一指。
预设:
黑板的上沿和下沿是平行的线;课桌相邻的两条边是垂直的线;
课本对着的两条边是平行的线;两根灯管是平行的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善于观察、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习惯和能力。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活动四:摆一摆
请用自己的方式摆出垂线和平行线,请在小组内摆一摆。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
学生可能会利用铅笔、身体部位,或者相互合作摆出垂线和平行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笔、身体等去摆垂线和平行线,加深学生的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注意事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五:读一读
带着疑问自学课本 78~ 84页,写下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