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2012-10-23 11:1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案

 

课题与教学内容

认识升和毫升(1-3)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技能

1、初步感知容积的意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容积的大小,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认识升和毫升,初步建立 1升和1毫升的表象。

过程方法

经历操作、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容积的意义和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情感态度

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    创设情境

.  (一)出示两个茶杯: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2师小结:这个杯子就像一个较高但较瘦的人和一个较矮但较胖的人比体重一样,我们仅凭高矮或胖瘦是不能直接比出来的。该怎样比呢?

   |探究体验

   一、认识容量

(一)小组活动,利用手中的工具比较出哪个杯子装水多。

 

 ()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

 

 

 

 

 

 

 

 

 

 

 

 

 

   ()小结

哪个杯子装的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认识升和毫升

(一)   认识量筒和量杯

1介绍

刚才同学们用多种办法比较出了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其实还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杯中杯子的容量,这就是量筒和量杯.

2投影出示量筒和量杯.

学生在量筒和量杯的表面发现了什么?

 

   ()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学生在量筒上1毫升和1升的高度.

 

 

 ()练习测量杯子中的水

   将刚才比较的高杯子和矮杯子装满水利用量杯测一测,分别有多少.

   ()列举生活中见过的这两个单位.

 

实践应用.

  1完成第一题:看图填空

 

 

 

  2完成第2.

 

  3完成第3.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1:高杯子装水多一些,因为它要高一些。

2:不对,矮杯子虽然矮,但它要大一些,粗一些。

 

 

 

 

 

 

 

 

 

 

 

 

   小组1:我们把高杯子装满水,倒入矮杯子中,如果矮杯子装不下,说明矮杯子还没有装满.

   小组2:我们把高矮两个杯子装满水,然后倒入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再比较水的高低.

     小组3:我们组用小杯子装满水往高杯子和矮杯子里倒,看高杯子需要多少杯,矮杯子需要多少杯.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1:有刻度线.

学生2:有数字

学生3:还有单位,我认识这是升和毫升.

 

   学生往量筒和量杯注入1毫升和1升的水,让学生感知1毫升和1升的多少.

  学生亲自动手测量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每个量杯中的液体分别是多少,在书上填空.

   拿出准备的三个不同大小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

   学生交流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同样多.

 

这里也可以用不同的容器。

 

 

 

 

小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用大小不同的两个杯子大小相同的两个杯子自己想办法比较.

 

 

 

 

 

 

 

 

 

 

作业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1)一个电热水器能装水80   );

2)人一天大约要喝2   )水;

  31瓶果粒橙的容量是1250   );

 41瓶啤酒的净含量是650    );

2、装有5升的色拉油,倒了一半后还剩(   )毫升,再倒一半后还剩(    )毫升。

3、把一瓶2250毫升的“雪碧”饮料倒入300毫升的杯中,至少要准备(    )个这样的杯子。

4、一听“可口可乐”有350毫升,20听“可口可乐”共有(    )毫升,合(     )升。

5、将甲容器里的2升水倒入乙容器,这时甲容器和乙容器里的水就一样多,原来甲容器比乙容器多盛水(   )升。

6、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1升水重1千克。…… (   )

2)、一个热水瓶大约能装水2升。 (   )                                           

3)、一瓶橙汁200毫升,30瓶这样的橙汁一共6升。 (   )

4)、夏以诚同学口渴时,一口气喝了20升水。  (   )

5)、韩奇同学值日时,拎了一大桶水,大约有400毫升。    (   )

6)、3500毫升相当于3升外加500毫升。             (   )

7、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3200毫升最接近(     )

    2              3             4

2)、一瓶啤酒大约有(     )

750毫升          750            15毫升

3)、超市卖出60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500毫升,共卖出(  ) 升矿泉水。

30                3000            30000

4)、把2000毫升水倒入容量为250毫升的杯中,可以倒(  )杯。

4               8               10

5)、甲容器里盛水800毫升,乙容器里盛水1200毫升,从乙容器中倒(     )毫升的水给甲容器,甲、乙容器里的水同样多。

200               400              600

6)、甲容器可以盛水3000毫升,乙容器可以盛水3.1升,甲容器的容量(     )乙容器的容量。

大于               小于              等于

7)、一脸盆水大约有(   

100             10              1

8)、孔腾飞同学喝了10汤匙鸡汤,大约有(     )。

1毫升             100毫升           10

 

教学反思: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提前准备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等;我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让他们准备: 1或接近1的容器,几升的容器,几百毫升的容器;几十毫升的容器,几毫升的容器。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然后引导学生感知1到底有多少?先认识1的量杯;再出示棱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正方体塑料盒,倒入1水正好装满,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其次,让学生找出容量正好是1或接近1的容器。再次,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判断容量比1大还是比1小。选取一些比1大的容器,倒入1水看看有多少。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如,大瓶雪碧2.5,大桶色拉油容量5,一桶纯净水18.5,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电水壶容量约5,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水盆容量10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

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操作丰富了学生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