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作业题及参考答案(21—30课)
(2015-10-31 10:01:03)
标签:
育儿 |
分类: 学生作业 |
《孟子》作业题及参考答案(21—30课)
姓名
一、填空:(10分)
1、孟子曰:“离娄之明, 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二、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5分)
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
深耕易耨:深耕细作,及时除掉田里的杂草。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mò
秋毫:鸟兽到了秋天,为了过冬御寒而新生的毫毛。
舆薪:整车的木柴。
3、独乐(yuè
乐乐:听音乐的快乐。
4、庖(páo
野有饿殍:野外有饿死的人。
1、孟子说:“仗恃实力而后假借仁义之名号召征伐的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借国力的强大。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的可以使天下归服,这样做不必以强大的国家为基础。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3、因此贤明的君主要制定百姓的产业政策,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育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即使坏年成也不致饿死。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四、回答问题(10分)
1、“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这是孟子对学生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时的一句答话。想一想,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什么精神?
体现了孟子强烈的自信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恩思想”是孟子对社会伦理的一大贡献。请你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爱护自己的家人做起,由此“情”推而广之,进而爱护天下所有的子女,敬重天下所有的父母。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5分)
行为有达不到预期的,都要反过来寻求自己身上的原因。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以脑力劳动的人治理人,以体力劳动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3、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六、用成语造句。(20分)
1、出尔反尔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造句:
(1)做人说话要讲信用,不能出尔反尔。
(2)他说话老是出尔反尔,谁愿意跟他做朋友?
2、舍我其谁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造句:
(1)我们学习圣贤经典,就是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
(2)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
3、明察秋毫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造句:
(1)办案人员明察秋毫,一眼就识破了犯罪分子的伎俩。
(2)精明的人明察秋毫,小事不糊涂;高超的人懒算细帐,大事不马虎。
4、缘木求鱼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造句:
(1)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如缘木求鱼,是不可能实现的。
(2)有的人想发财,不去努力工作却只靠烧香拜佛,这和缘木求鱼没有什么两样。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20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2、亲戚畔之
3、攻亲戚之所畔(亲戚:族内称亲,族外称戚,内外亲属)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要背叛他。
(三)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