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书
(2013-01-08 14:10:25)
标签:
转载 |
√ |
一 般 课 题 |
|
重 点 课 题 |
|
规 划 课 题 |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程
项目负责人:史凤民
负责人所在单位:卢龙县卢龙镇夹河滩小学
填表日期: 2010年9月22日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制样
一、
项目 名称 |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探索与实践 |
|||||||
负责人 姓名 |
史凤民 |
出生年月 |
1980年2月 |
|||||
专业技术职务 |
小学高级教师 |
研究方向 |
小学教育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
最终成果形式 |
案例、论文、实验报告、博客论坛等 |
申请经费 |
500元 |
|||||
所在单位 |
卢龙县卢龙镇 夹河滩小学 |
联系电话 |
13623341050 |
|||||
预计完成时间 |
|
|||||||
主 |
||||||||
姓 |
出生日期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工 |
|||
陈玉芹 |
1968.12 |
小学校长 |
教育教学管理 |
本科 |
卢龙镇夹河滩小学 |
|||
张春艳 |
1983.2 |
小学教师 |
实验教学 |
本科 |
卢龙镇夹河滩小学 |
|||
王辉 |
1978.2 |
小学教师 |
实验教学 |
本科 |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 |
|||
王翠霞 |
1976.6 |
小学教师 |
实验教学 |
大专 |
卢龙镇夹河滩小学 |
|||
刘荣娟 |
1972.10 |
教导主任 |
教育教学管理 |
大专 |
卢龙镇夹河滩小学 |
|||
赵红光 |
1971.3 |
教导主任 |
实验教学 |
大专 |
卢龙镇夹河滩小学 |
|||
刘晋芳 |
1984.6 |
总校视导员 |
教育教学管理 |
本科 |
卢龙镇总校 |
|||
陈文璐 |
1979.12 |
小学教师 |
实验教学 |
本科 |
卢龙镇五里台小学 |
|||
张素艳 |
1672.1 |
教导主任 |
实验教学 |
本科 |
卢龙县夹河滩小学 |
|||
赵娜 |
1983.10 |
小学教师 |
实验教学 |
大专 |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 |
|||
二、项目负责人及其他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获奖 情况 |
实验课题《更新教育观念,重建校园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
市教改课题研究 |
2006.12 |
获市级教改成果三等奖奖 |
实验报告《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
市教改课题研究 |
2007.1. |
获市级教改成果奖 |
论文《抓礼仪教育,创文明校风》 |
市级礼仪征文 |
2007.9 |
市级礼仪征文二等奖 |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
省“十一五”课题研究 |
2008.7 |
获省课题成果奖 |
《日月潭》 |
教育部子课题研究 |
2008.7 |
获省课题成果奖 |
三、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
序号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人 |
1、 |
《透视课堂 |
案例集 |
实验教师 |
|
2、 |
《把“珍珠”串成“项链”》 |
论文集 |
实验教师 |
|
3、 |
《实施有效课堂反思 在反思中促进成长》 |
实验心得 |
实验教师 |
|
4、 |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探索与实践》 |
实验报告 |
主持人 |
|
5、 |
《让课堂反思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
博客 |
实验教师 |
|
最终研究成果 |
序号 |
最终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人 |
1、 |
《透视课堂 |
案例集 |
实验教师 |
|
2、 |
《把“珍珠”串成“项链”》 |
论文集 |
实验教师 |
|
3、 |
《实施有效课堂反思 在反思中促进成长》 |
实验心得 |
实验教师 |
|
4、 |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探索与实践》 |
实验报告 |
主持人 |
|
5、 |
《让课堂反思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
博客 |
实验教师 |
四、项目论证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预计在哪些方面会有突破,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一、基本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二)课题的背景 当前,“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教师必谈之话题,写案例者必写之内容。但若静心分析则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的课题应运而生。 (三)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教学反思的内容。 3、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研究方法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论知识,调查、分析目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实验总结法。通过指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反思案例,找到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总结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六)研究原则 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七)研究步骤 1、前期研究阶段(2010.9—2011.2) 调查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现状,查阅文献资料,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研究阶段(2011.3—2012.3) (1)进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 A、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网上交流等活动,搜集典型教学反思案例,力争装订成册。 B、完成有关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的阶段实验报告。 (2)问题研讨阶段 进一步开展研究,邀请相关专家商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3、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2.4—2012.9) 撰写结题报告,出好研究专集,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八)研究组织:
组长:史凤民
主要组员:王辉张春艳王翠霞
陈文璐 刘晋芳
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典型案例集、论文集、博客等。 (十)保证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邀请专家指导,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走进课堂,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沙龙,交流研究教学反思心得。 3、将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从教学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几方面推进课题研究。 4、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形成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总结的课题研究过程。 5、定期将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反馈、教后反思认真加以积累。 二、研究现状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师资教育方法之一。如L、M维拉、J、W布鲁巴赫等都是西方反思性教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认为:培养教师临场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改善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把反思列为Tesl课程的重要内容,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 在我国,著名教授熊川武等有识之士也对反思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反思的基本理念,其研究成果是借得学习和借鉴的。但同时,亦有专家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反思存在“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可见,目前在教学反思这一领域仍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上的空档。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具有实际价值。 三、重点、难点 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重点在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难点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提升行为,丰厚思想,享受专业成长,成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四、主要创新点
五、突破点 1、提高全体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自主决策、反思和研究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每位教师从“教书匠”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六、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的“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二)实践意义 1、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实施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既十分清楚地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体现出了新课改对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客观要求,即: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促使自己由经验型教师加速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3、进行有效的反思,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可避免地会关注到学生。通过对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的分析、思考,教师便会更加主动地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优化自已的课堂教学,这在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等诸多方面带来直接的受益。 4、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学校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另外,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方法改进。观念的转变,经验的积累,方法的改进会增长教育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学大发展。 |
五、经费预算
(包括资料费、打印费、复印费、调研费、会议费、计算机使用费等) |
本课题需要实验经费约500元。其中资料费100元,打印费80元, 复印费80元,调研费120元,会议费120元。 |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1、
2、
3、 |
1、申请书所填写内容情况属实。 2、申请人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过硬,适合承担本项目研究。 3、本单位将对本课题项目研究进行全面指导,在学习和外出调研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 |
七、学会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