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谦往事追忆《学校那片试验田》

标签:
图片情感 |
每当我与外甥女一起背诵唐代李绅所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的时候,总会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本村上学时学校的那片试验田。
记得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学校也积极配合开展了学农劳动,这不村庄给我们划拨了一块“学农试验田”为我们这群共产主义接班人热爱劳动动手实践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记得当时的试验田在我们学校东侧,距离班级有200多米远的距离,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挂上了牌子,写上班级的名称、具体负责人等等。初春时节,在班主任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立即行动,在开辟的试验田里用铲子种上了苞米、绿豆等。一场春雨过后,没有几天时间,种子开始发芽便长出嫩绿的幼苗,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自此在每周的劳动课上,我们在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同时,有的同学抬水浇地,有的同学不怕苦,不怕累,从臭气熏天的厕所里面,用舀子舀出人粪尿倒在了试验田里.....这一做法赢得了老师的充分肯定。针对土壤板结严重、保水能力差等实际问题,我们通过挖地松土、细化颗粒、充足浇水等多种方法,让土壤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期间有的同学对照常识课上学过的“农业八字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有模有样地进行了研究,为了确保农作物稳产高产,班主任还把我们村种地的好手刘大爷请来进行现场指导,听他联系实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述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管理常识,让我们深受触动。受此熏陶感染,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因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都希望用自己诚实的老动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记得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大家中午放弃了午睡的休息时间,顶着37摄氏度的酷暑高温,一块来到试验田的苞米地里参与拔草的场景至今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汗水浸透了我们的衣服,灰尘沾满了我们的脸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接连不断的滴在了地上......同学们用手轻轻一擦额头,都是白一道,灰一道,大家蹲在地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犹如黑脸包公的囧态,禁不住“噗嗤”一声笑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逐渐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懂得了农作物从播种、浇灌、施肥、除草到收获的过程,从而养成了从小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做到爱惜每一粒粮食不再浪费。期间班主任王老师还不厌其烦的对我们进行指导,让我们辨别种子类别,传授各种种子不同的种植方法。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把小小的种子捧在手心,犹如捧着无价之宝,大家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宝贝”撒在亲自开垦的土壤里,眼睛里充满了无限希翼!自此我们在这片广袤的试验田里学会了思考、质疑、主动探究,充分体验、参与、协作的过程,并写下种植日记,记录下自己劳动的美好瞬间。当然,最让我们高兴的还是在收获的时节,我们兴高采烈亲手采撷自己的劳动果实,体验收获的喜悦,那份激动、那份甘甜、那份愉悦至今仍在眼前萦绕和回荡......
现在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学校那片试验田始终让我终生难忘,因为它不仅锻炼了我的综合实践能力,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自此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同时也体验到了父辈们日出而作日末而息的辛酸和不易,更加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可谓是一举多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