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谦随笔《柴门小院》

标签:
历史文化图片 |
人到中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爱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一草一木,特别是儿时的柴门小院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印象中,柴门非常简陋,所用材料仅是几根木棍和道钉而已,中间夹杂着部分藤条、蒺藜,用铁丝捆绑一下,简单朴实经久耐用,却成了我心理上的一道安全屏障。在儿时的记忆中,柴门上面只有一个简易的门扣,平日很少上锁,伸手便可打开。更多的时候柴门虚掩着的,主要是提防一些不听使唤的鸡狗鹅鸭随意跑进跑出罢了。透过柴门,一眼便会望见院内的杂物,但见墙根处放着锄头、铁锨、扁担、石杵、水桶,墙上挂着辣椒、大蒜、玉米,房屋一侧堆放着柴草,紧挨院墙的位置是一盘石磨,这也是家中最原始的布置罢了。清晨,伴随着旭日东升柴门打开,扑楞着翅膀撒起欢儿的家禽,便到了它们出来放松戏耍的时候。公鸡打着响鸣,母鸡“咕咕”地觅食,鸭子一边蹒跚着一边“呱呱”地叫着,鹅则像个绅士昂着头踱着步,一副气概不凡的样子.....童年的我,瞪着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观察着眼前的一切,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与自豪。那时候因为家中农活繁重的缘故,大人们时常把我一个人留在家中,每到天黑,我一个人由小柴狗陪伴着我,静静地守在柴门边,盼望着家人归来,每当一听到门口那熟悉的脚步声,我就知道是母亲回来了,于是脸上堆满了笑容,心中充满了喜悦......有时候,我也会懂事地守在母亲身边,在柴门院内的梧桐树下,看着她坐在马扎上,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给我们做着衣服纳着鞋底,并不住地唱着童年的歌谣,于是儿时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滑走了......
柴门外,是农家小院一年四季特有的景致。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杏花竞相绽放,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引来了蜜蜂蝴蝶嘤嘤嗡嗡上下翻飞,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夏天到了,枣花开出淡黄色的花儿,牵牛花爬上篱笆墙,金黄的杏子成了我最好的美食;秋天来了,院落的架杆上爬满了扁豆藤,微风吹来,像调皮的农家孩子窜上跳下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当然最有趣的是那棵高大的柿树,上面挂满了一枚枚红彤彤的小柿子,像点燃的小灯笼,照亮了整个农家小院,映衬出丰收的气息;冬天到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在院子里堆个雪人,打个雪仗,或者扫出一片空地来,支上一个透明的筛子,在下面撒上一些粮食或者谷糠,用一个细线远远牵系着,来一个捉麻雀的游戏......也会让整个院落变得温暖起来了......
长大后,我因为工作关系离开了家乡在外面打拼,柴门便是我心灵最后的栖息地。一段时间当我在外面居无定所的时候,便会想着家里的柴门会始终为我虚掩着,心中就有了温暖的力量,找到前进的动力......而如今,因为经济发展和农村规划,土的掉渣的柴门早已经消失多年了,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大铁门,它虽然高端大气坚固耐用,却阻隔了农家人的厚道和朴实,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来愈冷、越来越陌生了......
不过柴门小院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寄托着我的乡愁和对家乡的不尽思念,每每想起让我倍感温暖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