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谦随笔《瞎撞》
标签:
图片 |
前几日,我在刷抖音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地方捉瞎撞进行售卖的场景,一下触发了我的思绪,往事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瞎撞”是我们鲁中地区“金龟子”的土语,准确的学名叫做“黄褐丽金龟”,幼虫叫蛴螬。至于为什么叫做瞎撞,我想大概是它的眼睛看不见,在春夏时节喜欢四处乱飞瞎撞而得名。记得小时候,每天晚饭后我喜欢坐在奶奶的怀抱里撒娇嬉闹,时常有瞎撞冷不丁撞到我的额头和身上,虽然不是很疼,但是总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把它捉到手中,仔细察看这种可爱的小精灵,“瞎撞”有指甲大小,黑黑的外壳,圆头,椭圆形的身体,与屎壳郎样子基本相似,飞行的声音像一只巨型的苍蝇“嗡嗡”作响。因为它的眼睛视力很差,在黑暗中行动特别容易碰到人,因此瞎撞傍晚出来时特别喜欢到光亮的地方,所以晚上用手电去找,常常是收获颇丰。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后我与晋城、刚子、大鹏一起,把书包往家中一放,蹦蹦跳跳如同快乐的小鸟,唱着不知名的歌儿,一块来到了南坡的麦地里,开始了逮瞎撞的行动,此时的瞎撞在天空飞来飞去,嘤嘤嗡嗡上下穿梭,时间一长便飞累了,不一会儿工夫又落到了绿油油的麦穗上,由于它们的颜色与麦穗之间差别很大,所以暴露无遗,只要用手轻轻一抓,便成了我们的囊中“猎物”,真是一抓一个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收获一百多只呢!天黑到伸手不见五指,瞎撞便不再飞翔了,开始全部聚集在麦子上非常温顺,此时用手电一照,抓起来更是得心应手,用不了多长时间,带来的瓶子便会装满了......于是我们唱着童年的歌谣,快快乐乐返回家中。有时候捉的瞎撞多了,只好喂鸡,成了最好的饲料之一。后来,老家捉瞎撞的人员渐渐多了起来,说它竟是一道不折不扣的美味佳肴,由于蛋白质含量丰富,吃起来比“金蝉”还香,价格自是水涨船高,有些地方竟然到了数十元一斤,为此有人设点专门收购,卖到城里的饭店、酒楼,成了人们追寻着的一道名菜,自然刷新了我的思维与三观。
尔后,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瞎撞它的卵在地下孵出幼虫,就是“土蚕”,土语叫“刺佬”,专门在地下啃噬农作物的根部。除了花生地,地瓜、土豆也爱招这种害虫。让人不解的是,瞎撞的眼睛看不到,却为自己的后代找到香甜的生存场所。由于它的味道鲜美,在别人的怂恿下,我也曾品尝过油炸的“瞎撞”。当然做法非常简单:把冲洗干净的瞎撞,放到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放到锅中稍微炒一下水分,以防油炸的时候往外溅油。捞出控干水分后,开始将油加热,放入瞎撞油炸即可。刚出锅的瞎撞香而不腻,还有一种淡淡的甜味。特别是它的肚子部分,里面储存着满满的蛋白,吃到嘴中有一种爆浆的感觉,若彻底炸透以后便会酥脆香嫩,让人回味悠长终生难忘。
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在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瞎撞、找瞎撞权当是一种业余时间的乐趣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