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瑕人品清于玉——追忆袭授之的书法艺术

1992年,年已六旬的袭授之老人光荣离休。按理说离休后,安享晚年本是人之常情。袭授之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认为,人活着就要不断的追求,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服务企业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联想到自己酷爱书画艺术,对正楷、小篆情有独钟,特别是中国老年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后,更激发了他对书画的痴爱,期间他十多年如一日,翰墨临池,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书艺大进。并先后得到淄博市书画名家王一川、侯宇爽、牛国泰等人指点,并挥毫题书相赠,自此他的书画作品先后被《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铁鹰报》、《金岭铁矿志》等多家报刊、杂志采用发表。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袭授之产生了义务举办书法培训班的想法,没有想到此举与老伴的考虑一拍既合。金岭铁矿许多职工了解情况后,把子女送到袭授之老人家中,让他培训,并留下了培训费。袭老师一看生气的说道:“孩子留下我非常高兴,只要大家相信我,我可以尽我所能,进行义务培训教育,但是钱一分钱也不能收。”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93年开始,矿职工子弟学校先后有张晶、王凌宇等数十名学生到袭授之老人家中听过课。从此每周二、周六的下午,袭授之老人的家中多了一群如快乐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小朋友,袭老师又找到了当年从事教育事业的那种紧张、快乐、充实。学习中,他从教孩子插笔、描红入手,悉心指导,认真培训,有时为了一道笔画,他可以不厌其烦地为孩子示范20多次,直到孩子完全写好、领会贯通为止。辛勤的耕耘换来得必将是甘美的收获,他的学生岳鹏飞、刘芳洲等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有的书画作品还被书画报刊杂志采用发表。期间袭授之老人被人们誉为“文化艺术的传播者”,个人事迹材料被《当代矿工》《山东工人报》等相关媒体刊发介绍,并被淄博市经贸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已过耄耋之年,袭授之老人因为身体原因住进了杏林养护院,虽然书法创作条件无法与家庭相比,但是他依旧痴迷于书法艺术,期间凡是上门求字者他往往是来者不拒,让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经过多年翰墨临池,袭老的书法艺术也有了质的飞跃。为此行家评价袭老的书法作品:取法广泛,不囿于一家一帖;不泥古,亦不慕时。在追取古人的法度中,无论师法哪一家,皆以“中和”态度取之、化之、变之,依次继承、发展和完善了楷书的结构、章法和风格。细细品味他的书法字里行间气息贯通,韵律流畅,节奏感强,富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这是与他的审美情趣、学识、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他长期锤炼的结果。
现在袭老因病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书艺永存,他的无瑕人品值得人们学习敬仰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