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忆淄博书画家刘上敬和他的书画艺术

淄博书画家刘上敬老师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十多年了,但是他的书画作品依旧被文朋好友精心珍藏着,其人品艺品被大家时常提起追忆留恋。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在2009年与《金夕阳》编辑曾庆利老师一同采访他的场景,到现在如在眼前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能够做到,而且我还要做得更好,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比别人差,我要用行动来证明这一切……”深秋时节,记者在淄博市高新区中埠镇黄金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中,采访了书画家刘上敬老师,尽管老人患有偏瘫症已有3年之久,腿脚不利落,左手活动也不灵便,但他依然痴迷于书画艺术,每天坚持挥毫泼墨,寄情丹青创作不止。面对记者采访他心态平和娓娓道来......
纵观刘上敬的书画作品,花鸟虫鱼灵秀清俊,运笔用墨活泼多姿,色彩简洁明快雅俗共赏。他的国画作品《国色天香》,不露媚俗饱满花大色艳凝重,寓意人们对生活的挚情与憧憬。历代丹青高手善画竹,或者秀逸俊雅,或者孤傲清高。刘上敬画竹则是侧锋走笔,一气呵成竹竿,以点线组成竹节,继承了郑板桥等人的画竹清劲挺拔的特点,并通过水墨的浓淡渗化追求西画的立体意境,使亭亭翠竹显得愈加高风亮节,给人以挺拔向上朴实清新之感……对于龙虾作品他更是情有独钟心生最爱,现场我们看到:他平心静气,悬腕提笔,凝神挥毫,寥寥数笔,一条活灵活现的龙虾已跃然纸,稍停片刻,几条姿态各异晶莹剔透的虾又竞相展现在笔底,稍作处理后题款盖章,一幅栩栩如生的《六顺图》便创作完成。采访中,他告诉我们:张鸿信作为自己的恩师,多次指导他对“虾”的绘画与创作,让他从虾的纯洁、淡泊和超俗中找到奋进的信心和力量,这下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期间为了把握虾的神态,他还迷上了养虾,通过悉心观察然后铺纸提笔,反复揣摩用墨、运腕、造形的微妙变化,以求笔下之虾与活虾的形似与神似。与此同时他还从齐派画虾艺术中汲取营养,专心研究,悉心学习,勤学苦练,画虾技艺有了长足进步。只见画面上只只水虾,五爪开合并拢,身躯节节透明,虾须柔韧,飘逸灵动,它们或游或嬉,有聚有散,有动有静,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再加上他那清秀俊逸的行书题款,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必将是甘美的收获。自从1992年开始,刘上敬老师经过执着追求拼搏进取先后加入中国农民书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淄博分会,并成立了铁山书画社。他创作的《龙虾》作品获全国中华杯书画大赛二等奖后一发而不可收,国画作品入选“华风”书画精品赴日本展出;在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中华书画大展中获二等奖;在辽宁省美协、文物局举办的“萨尔浒”杯全国书画大赛中,他创作的国画作品《硕果》获得一等奖。1998年,他创作的国画作品《朝晖》获得全国“渔洋杯”书画大赛二等奖,1999年他创作的书画作品《丰收》入选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获得了二等奖,期间,刘上敬被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其艺术传略入编《世界艺术家大辞典》、《山东书画家》、《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亚太地区名家书画集》等多种辞典,有多幅作品被书画院、博物馆和外国友人收藏。2009年,刘上敬还被中国国画院、中华书画杂志社、今日水墨杂志社、人民书画编辑部、中国艺术名家网授予“中国百强书画新闻人物”荣誉称号。
生前刘上敬老师以诚待人为人谦和,文朋好友时常和他聚在一起交流书画艺术求同存异共同提高。我们去采访他的时候,他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他们之间保持着纯朴的品质和人品的高洁。邻里乡亲慕名前来求字求画,刘上敬老师虽然腿脚不便,只要力所能及都会欣然应允。他从民众中汲取营养又回报于民众,自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书法家张思厚得知刘上敬的感人事迹后,在感慨之余为他专门题写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书法作品,并附释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上敬精心装裱悬挂于自己的工作室并从中找到奋进的力量。
然而天妒英才,2011年刘上敬因为身体原因突发疾病,最终离开了他这个为之眷恋的世界。留下他的书画作品在文朋好友中广为传颂。让人在感到惋惜之余,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