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02月总第385期:浅谈统计出版在政府统计中的作用荣文雅

(2025-05-22 10:00:26)
浅谈统计出版在政府统计中的作用

荣文雅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统计出版工作在政府统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国统计出版社(前身为统计出版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版物和贡献,包括起步阶段的刊物出版、恢复发展时期的统计资料出版以及丰富发展阶段的主题出版物,论证统计出版在记录统计事业发展、普及统计知识、培养专业人才和服务国家政策制定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对推动统计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统计出版;政府统计;统计刊物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j.cnki.zggqgl.2025.0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计出版工作作为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艰难起步,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丰富和发展,为新中国统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中国统计出版社(前身为统计出版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所发行的各类出版物作为核心研究素材,通过系统梳理、深入分析这些出版物的类型、内容、出版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全方位探究统计出版工作的发展历程。寄望借此研究成果,能够为统计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促进统计出版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协作,推动行业整体的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进一步激励统计出版从业者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以专业的态度、充沛的热情,持续为推进统计现代化事业注入新的智慧和力量。

一、统计出版工作的起步(1955—1960年)

1953年5月,《统计工作通讯》创刊,拉开了政府统计出版工作的序幕。1954年12月,在国家统计局领导下,计划统计杂志社成立。1955年9月,计划统计杂志社扩大为统计出版社,开始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统计出版工作。此后,统计出版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60年8月,统计出版社撤销。在1955—1960年间,统计出版社共出版了160余种政府统计相关图书刊物,并保存了大量统计工作资料,也真实记录并反映了我国政府统计的发展变迁。
(一)高质量办刊提升干部素养
新中国成立后,统计部门一直将在职干部教育视为重中之重,其中办好统计刊物是众多教育途径中极为有效的一种。国家统计局组建后,历经短暂筹备,于1953年5月正式创办《统计工作通讯》。1954年12月,计划统计杂志社应运而生,在持续发行《统计工作通讯》月刊的基础上,新增《计划经济》与《经济译丛》两种月刊。1955年9月统计出版社创立,秉持着指导与助力广大统计干部提升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准的办刊宗旨,紧密依据客观形势的动态演变,灵活调整期刊的类别、刊期以及内容编排。为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力推动针对实际统计工作中关键重大问题的深入研讨,统计出版社自1958年2月起,着手《统计工作》(前身是《统计工作通讯》)办刊工作的同时,全新创办《统计研究》月刊,每期字数达7万字。前者着重于知识的广泛普及,后者侧重于学术深度的挖掘[1]。在1954—1960年这7年的公开出版历程中,统计刊物刊载了海量文章,有力地辅助广大干部深入研习统计工作的方针政策、方法制度、实践经验以及统计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基层单位统计工作人员在思想认知与业务技能方面的提升,为新中国统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知识与人才基础。
(二)出版图书为政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这一时期,统计出版社组织统计骨干和研究人员编撰并出版了一批新中国统计研究成果,如《统计工作重要文件汇编》三辑、《工业统计学讲义》《农业统计中的分组法》《国民经济总产量指标的作用及计算方法》等。还约请国家统计局各专业司编写了一套《统计工作手册》,按农业、工业、基本建设、商业、物资、运输邮电、劳动、卫生分册,共八种[2]。这些图书为国民经济决策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为新中国的统计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也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支持,为我国统计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量翻译并介绍苏联统计论著
第一、二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新中国的科学的统计工作,必须按照中国的具体情况,学习苏联的马列主义统计理论,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根据这个方针,统计出版社大量翻译出版了苏联的统计论著和有关统计学教科书,如《厂内经济核算制问题》《统计和计划》《苏联中央统计局区辅导员办事处工作经验》《苏维埃政权四十年的成就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学一般理论教程》等五十余册图书。这些著作的出版,不仅满足了当时广大统计工作者和研究者对先进统计知识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新中国统计学科研究的空白。它们丰富了我国统计学科的理论体系,帮助新中国统计人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统计方法,提升了我国统计学科的研究水平。
1959—1961年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8月,统计出版社撤销,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计出版社工作才逐步恢复。

二、统计出版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980—2012年)

1980年,遵照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成瑞的意见,统计出版社恢复创办,并在原社名前加上“中国”二字,正式更名为中国统计出版社,统计出版事业正式恢复。
(一)出版统计资料服务公众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改革措施,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迅速增多,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982年《中国统计年鉴》首次出版,这标志着我国统计工作告别了封闭时期,开始向公众开放,该书全面、系统且详尽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历史数字构成完整的时间系列,便于研究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的统计信息透明化和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该书同步推出英文版本,向海外发行,持续出版至今已有44年。同时,中国统计出版社协助国家统计局各专业统计司发布系统的统计资料,出版专业统计年鉴,如《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出版普查类图书,如《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电子计算机汇总)》《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工业普查资料》《中国人口地图集》;出版统计类研究成果,如《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中国贸易物价统计资料》《中国建筑业统计资料》《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中国社会统计资料》等。这些统计资料类图书成为日后统计出版的重点方向,它们的出版记录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当时国家党政方针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评估工具,也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当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从1986年起,统计资料图书已初步形成系列。
(二)准确完整地宣传革命导师关于统计的论述
中国统计学会马克思统计理论研究组1988年选编了革命导师关于统计和调查研究论述,先按问题性质、其次按人、再按论述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摘引实例图体现论述背景,以便读者准确完整地领会革命导师论述的精神。选编的这些论述,分编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统计》《毛泽东论调查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统计学问题》《恩格斯著作中的统计学问题》。
(三)引进出版教材促进学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统计出版开始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根据当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选题策划力度,联合John Wiley&Sons(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出版社策划并出版了“现代外国统计学优秀著作译丛”。该系列共包含15本书籍,有《随机过程》〔(美)谢尔登·M·罗斯;何声武译〕、《抽样调查》〔(美)L.基什;倪加勋译〕、《统计学》〔(美)戴维·弗里德曼等著;魏宗舒等译〕等,出版时间横跨20世纪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这套丛书的横空出世,被誉为“统计学界的圣经”,它促进了国内统计学教育与国外的接轨,也推动了中国统计学教学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三、统计出版工作的丰富和发展(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出版事业的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统筹考虑“两个大局”,对文化、图书等事业发展做出科学统筹和战略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强调新闻出版工作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贯穿于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统计出版充分发挥统计数据资源优势,加强选题策划能力建设,以主题出版和优秀原创出版为抓手,深度聚焦国家发展的关键节点与核心议题。
(一)策划主题出版物,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统计出版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主题主线,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重点出版物,如《辉煌7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进的5年》《迈向高质量发展》《人间奇迹》等;围绕国家有关重大战略,有针对性地策划出版一批准确阐释、解疑释惑、凝聚力量的优秀读物,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报告》《统计热点问题解读》《领导干部基本统计知识问答》《新时代的中国人口》等。它们以丰富详实的内容、精准权威的数据、精美大气的装帧设计,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共鸣。在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与有力的舆论支持,助力政策的精准制定与有效实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中国发展成就的展示与解读,潜移默化地传递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理念;在提升全民阅读水平方面,以其高质量的内容与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读者投身阅读行列,促进了统计科普阅读热情的高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了解国家发展的优质文化资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
(二)出版教材科普读物,打造统计读本矩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统计学已经从政府决策机构收集数据的管理工具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在此背景下,统计出版开始拓宽出版选题,专门针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在职教育三个类别编写相应教材,如《数理统计》《Python数据分析基础》《统计与大数据基础思维方法导论》和《统计业务知识》等;将坚持在统计领域长期耕耘,厚积薄发取得了一定成果的统计、经济学大师的代表性论文和部分著作编辑成文集,以飨读者,形成“统计百家丛书”系列,包括《黄良文文选》《21世纪统计三大新题初探》《核算制度缺陷、统计方法偏颇与经济总量失实》等;通过漫画等形式普及统计知识,持续推出系列统计通俗读物,加强对统计制度、方法和数据的解读,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使用统计数据,提高全民统计素质,如《漫画统计学》《女士品茶》《宏观算大账新篇》等。这些统计书籍和作品的出版对于整个社会统计学素养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它们不仅普及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增强了公众的数据解读与应用能力,还培养了科学的统计思维,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数据。同时,这些资源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学术素材,帮助他们深化对统计业务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统计方法上创新。特别是对于统计从业人员来说,这些书籍和作品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还拓宽了宏观视野,使他们能够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下,更加精准和高效地进行统计工作,从而有助于促进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三)统计出版数字化,提升资源利用与整合效能
近年来,统计出版一直在积极进行数字化发展。将统计年鉴数据库管理系统打造为内容资源管理平台,通过统计数据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获取用户关注的热点内容,以统计年鉴协同编纂系统构建新型年鉴数字化出版流程,以统计数据动态发布系统实现按需定制的统计数据的多渠道发布,完成真正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统计年鉴数字化出版;除传统的电子图书和报告外,还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数字产品,如统计数据可视化产品、互动式统计分析工具、有声读物等;探索融合出版,将统计内容与其他媒体形式如视频、音频、动画等进行融合,制作统计知识科普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统计概念和方法,如《漫游数据王国》《探访随机世界》《概率统计模拟实验》等。

四、结论

统计出版于政府统计工作而言,意义特殊且影响深远。它贯穿新中国统计事业发展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
(一)见证与记录历史发展脉络
统计出版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不同阶段,见证并记录着政府统计的点滴变迁。在起步阶段,出版的各类刊物及图书保存了大量统计工作资料,如实反映当时政府统计的发展轨迹;恢复和发展时期,众多统计资料类图书的问世,让不同阶段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得以留存;到了丰富和发展阶段,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推出的主题出版物更是在关键历史时点定格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它以出版物为载体,为后人梳理和研究我国统计事业以及整个国家发展历程提供了详实且权威的依据,成为历史发展脉络中不可或缺的记录者。
(二)助力统计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
一方面,统计出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传播统计知识。从早期针对干部教育出版的统计刊物,到后来为公众服务的统计年鉴、统计通俗读物等,涵盖了从专业理论到普及知识的各个层面,让不同群体能够接触并学习统计知识。丰富多样的图书文集、漫画、音视频等出版资料分别从不同角度满足了专业人员与普通大众对统计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其出版的各类教材、专著等助力人才培养,像“现代外国统计学优秀著作译丛”推动了国内统计学教育与国际接轨,为培养专业统计人才奠定基础,也为在职人员提升业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提升全民统计素养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3]。
(三)服务国家政策制定与推动统计现代化
统计出版紧密围绕国家需求,所出版的诸多统计资料类图书为国家党政方针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评估工具,帮助决策者依据准确的数据信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而科学决策。同时,在不同阶段出版的各类专业书籍、主题出版物等,不仅推动了统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也提升了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打造统计读本矩阵、推进精品图书建设等举措,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对统计的重视程度与应用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进程,在服务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及推动统计事业不断向前迈进的道路上彰显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四)统计出版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历史充分证明,统计出版始终与时俱进。展望未来,统计出版在政府统计中的作用仍然值得重视,其未来的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实际效果,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创新出版内容和形式,为推动我国统计事业的现代化贡献新的力量。统计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统计工作,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数据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岳巍. 当代中国的统计事业[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36-247.
[3]中国统计出版社,统计出版事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R].
作者单位:中国统计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李俊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