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10月总第370期:数字经济背景下福建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张筱莉黄莹

(2023-12-13 15:57:47)
分类: 统计之声
数字经济背景下福建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张筱莉 黄莹
摘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了解数字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情况,2023年9月,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对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6个设区市174家民营企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各地持续推进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有效巩固民营企业发展优势,但仍存在数字化资产偏低、数字化投入不足、数字化人才短缺、数字化应用局限等难题需要破解。
关键词: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四大难题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j.cnki.zggqgl.2023.10.005
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而言,是一个关乎长远发展的关键命题。借助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带动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高效生产、组织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有助于民营企业的有序健康成长,也对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福建省高度重视,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大力传承和践行“晋江经验”,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

一、创新驱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耕民营优势,构筑发展高地
近年来,福建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构筑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支持民营企业扩量提质增效升级,不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形成“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新格局,即税收、地区生产总值、科技创新成果贡献率达7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贡献率达80%,企业数贡献率达90%以上[1]。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增幅比1—8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7%,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83.4%[2],凸显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
(二)厚植营商沃土,优化转型环境
福建大力弘扬和践行“晋江经验”,各级政府部门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增强民营经济活力。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加快民营企业发展25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27条、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19条等政策措施,多层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同时,落实国家减轻企业负担政策,连续出台全省减负举措,形成“1+N”政策体系。2023年上半年,税务部门已为全省民营企业减轻社保缴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2.68亿元,支持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激发内生动力[3]。市级层面,如泉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宁德出台《宁德市2023年度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条措施》。
(三)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尤为重要。《福建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66%以上[4]。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强省,福建民营企业在创新创造上发挥重要主体作用。截至2023年5月,福建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080家,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企业3870家,其中民营企业均占90%以上,福建民营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引擎”[5]。

二、融合重塑,数字化转型朝气蓬勃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应用数字技术改变原有业务流程的过程。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调研显示,70.1%受访企业已开展数字化转型,主要在管理、运营、营销、产品等层面展开数字化应用。
(一)管理数字化,由“繁琐”变“简便”,高效快捷准确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手段逐渐应用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传统领域,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数字活力和运转效率。调研显示,66.1%的受访企业已开展数字化管理,主要应用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安全等方面。漳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供应商资料统一平台管理,实现了多系统资料合一、多业务快速查阅,查阅时间由30分钟降至10分钟。供应商绩效指标实现可量化、可统计,减少人工收集统计的工作量,2023年1—8月,共计减少440个人工工时的投入。进行数字化转型后,截至2023年8月底,企业用工人数下降30%,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不良率降低25%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5%以上。
(二)运营数字化,由“分散”变“统一”,提质扩容增效
民营企业抢抓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数字化运营,切实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调研显示,66.7%的受访企业已进行数字化运营。漳州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购置智能装备,集成制造执行、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信息系统,按照工艺流程重组生产过程,截至2023年8月底,实现单一智能车间工人数减少45%,生产效率提升100%,2023年1—8月节约成本约600万元。闽侯某灯业有限公司通过创新数字管理模式,在2022年投入20余万元委托第三方开发一款车间工作进度实时监控调配系统,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优化生产时间安排,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三)营销数字化,由“传统”变“网络”,构筑多元渠道
数字化营销平台是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利载体,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升,民营企业的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调研显示:60.3%的受访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营销。闽侯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投身电商平台拓展海外业务,从2021年开始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展企业网络推介、产品动画宣传等经营活动。2023年1—9月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签约订单金额30万元,电商订单同比上涨近100%。漳州某食品有限公司是食品加工型企业,利润率较低,受产业链上下游制约较多。企业从去年开始逐渐尝试拓展销售端,入驻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推广来增加订单,促进产成品销售。截至2023年8月底,通过平台推广增加订单24.1%,销售额增长19.6%。漳州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积极线上参展,制作精美图文、视频等展示产品,2022年入驻国外用户活跃的TikTok短视频平台,吸引年轻用户的关注,提升品牌曝光度,抓住商机拓展销路,2023年1—8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5%。
(四)产品数字化,由“制造”变“智造”,凝聚转型合力
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不断丰富消费品的供给,民营企业在“制”造上做足“智”造,逐步提升产品竞争力。调研显示,48.9%的受访企业开展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创新。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通信终端技术和物联网智能产品创新升级,推出智能门锁等系列新品,目前新业务成长快速,截至2023年8月底,新品销售收入占其企业全部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0%。漳州某科技有限公司注重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产品研发创新,公司已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2023年1—8月生产智能终端设备520万台,同比增长20.7%。

三、转型受阻,四大难题亟待解决

(一)量小数微,数字化资产偏低
从转型进程阶段看,虽然福建省民营企业大多已开展数字化转型,但整体上仍处于初期。受企业认知、资金、数据资源等方面限制,民营企业数字化资产普遍偏低。
调研显示,66.7%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未持有数字化无形资产,而拥有100万元以上数字化无形资产的受访企业仅占16.1%。厦门某工贸有限公司表示,目前没有数字化无形资产,数字化转型主要侧重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等平台的网店建设与维护,每年近百万元的运营成本,使其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二)区区之力,数字化投入不足
从转型资金投入看,投入规模有限、投入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福建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较为普遍,也对数字化转型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当前民营企业面对订单下降、成本上涨等经营压力,利润受挤压,可用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资金受限。
调研显示,50.6%的受访企业在2022年发生数字化转型投入,其中投入规模不足50万元的接近六成。泉州某日用品有限公司2022年在数字化转型上仅投入9.3万元,主要用于数字化营销,暂未开发数字化产品(见图1)。


(三)势单力薄,数字化人才短缺
从转型人力保障看,数字化人才紧缺极大制约着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当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人”,数字化人才缺乏影响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
调研显示,47.1%的受访企业有从事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人才,但数字化转型人才在2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6.7%。特别是在虹吸效应的影响下,对县城人才集聚造成冲击。漳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反映,其2022年度计划引进海外博士1人,但县城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至今无人应聘(见图2)。


(四)点少面窄,数字化应用局限
从转型应用实践看,民营企业数字化程度存在深度不足、涉面较窄等问题,整体性升级优势尚未显现。一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还在信息化阶段,侧重企业内部系统的搭建与管理,且多数用于业务流程管理、升级和维护。销售途径、业务管理仍为传统模式,尚未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工具精准寻找新客户,准确掌握客户新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调研显示,58.6%的受访企业表示数字化转型未全部涉及管理、运营、营销和产品四个层面。漳州某工贸有限公司反映,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为基础,且投入回报周期较长,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压力。目前,公司将仓储管理作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第一步,仅前期建设就花费50万元左右,后续转型投入压力较大。

四、守正创新,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一)鼓励引导,加强数字化力度
一是建议出台相关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结合自身条件,扩大数字技术在数字化治理、智能化产品等环节的应用,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售后等多环节实现整体提升。二是优化亲清政商关系,建议相关部门深入民营企业走访调研,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直面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痛点难点,并及时给予解决,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数字经济建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投资活力。
(二)保驾护航,扩大数字化投入
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财税、金融、专项等政策的落地落实,通过提供税费减免优惠、专项财政补助、贷款降利贴息、转型升级基金等形式,优化政策传导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推进数字化技术向企业生产研发、运作流程、组织管理、要素流通等方面深入渗透,从代工生产向自有设计甚至自有品牌转变,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细分领域做强做大,打造核心产品。
(三)筑巢引凤,培养数字化人才
一是提高民营企业家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引导企业家加强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储备和培育,通过搭建数字化人才培养开放平台,构建多元的数字化人才激励机制等形式,确保数字化人才“招得来、留得住”。二是鼓励高校与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研学合作和交流,以任务式、项目式的研习模式,提升数字化人才的技能水平。三是推动数字化人才数据库建设和技能评定,增加对数字化管理师等人才认定,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人才推荐和服务,加快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四)协同合作,夯实数字化基建
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引导建立技术有保障、成本较低廉、社会可信任的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区块链、人工智能、模型治理等数字技术应用,消除数据共享障碍,促进民营企业的数字合作和共享。二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数字化协同发展,有效发挥龙头民营企业的“技术溢出”效益,助力小微民营企业孵化成长,助推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共赢,优化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提高协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闵仲禾. 为推进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而团结奋斗[J]. 海峡通讯,2023(01):11-13.
[2]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稳中有升[N]. 福建日报,2023-10-26(02).
[3]税费组合拳助力我省民营经济向稳向好[N]. 福建日报,2023-07-25(01).
[4]《福建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S].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
[5]新赛道上向新而行[N]. 福建日报,2023-07-25(02).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编辑:李俊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