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4月总第339期: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汪建华

(2021-05-13 12:16:08)
分类: 热点聚焦
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汪建华
摘要:高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要紧密结合实际,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理清悟透乡村振兴的内涵,把准乡村振兴的重点,运用辩证思维和统筹方法,解决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新局、见成效。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开新局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j.cnki.zggqgl.2021.04.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战略启动实施以来,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产生了积极推动和深远影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起步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部署。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要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实际,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理清悟透乡村振兴的内涵,强化顶层设计,把准乡村振兴的重点,运用辩证思维和统筹方法,解决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

一、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理清悟透乡村振兴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不是一般的口号、一般的战略,也不是阶段性工作任务,而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要从大历史观的高度,放眼国史党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去认识战略、把握战略、实施战略。
(一)从历史发展看,三农是社会发展的根基
农业是国民生计之根,农村是社会发展之源,农民是人类文明的祖先。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在革命过程中依靠乡村发展壮大,在建设中依靠农业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基础,乡村振兴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二)从内在要求和现实意义看,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三农问题是重点,也是最大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是国之大事,是新时代新阶段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要求和现实需要。要立足于举全党全社会之力,紧紧抓住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重点,瞄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实践,把准乡村振兴的重点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新阶段,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指南。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把准九个方面的重点集中发力:
(一)着力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认真贯彻未来五年过渡期的“四个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加强产业、设施和市场等重点方面补短板,加强各类帮扶措施和机制体制完善,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在无缝对接、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上下功夫。
(二)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要顺应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夯实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立足于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为导向,优化布局,打造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效益。
(三)着力发展农业农村新经济
新经济、新模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以新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以各类返乡人员为主力,强化创新创业指导,大力发展返乡经济;以各类示范园区为载体,强化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强化典型带动,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经济;以产业扶贫提升为重点,调结构,稳市场,增效益,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经济;以“无线市场”为依托,强化扶持,优化布局,大力发展电商经济;鼓励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探索路径,大力发展农业社会服务经济。
(四)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要振兴,思想教育要先行。要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各项三农政策的活动,学习和推广促进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破旧习,立新风,移风易俗,树立新时代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五)着力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建设行动是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面貌的关键性工程,要立足于县域整体谋划,以乡镇为中心,加强乡村统一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和垃圾收集三大革命,提高农村卫生水平;要以路、水、电、网为主,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共享均等化政务服务;以电商、物流、园区、基地发展为导向,加快各类平台、仓储、运输、公共交通等设施的配套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需求;统筹卫生、教育、养老、文化等机构的调整和布局,加快农村幼儿园、小学、中心学校、卫生院、卫生室、养老院等建设,提升普惠性、兜底性和基础性民生服务水平。
(六)着力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主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加强对农村各类自然生态和动物、鸟类的保护,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土壤、水、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集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废弃物污染治理,保护好现有的生态湿地,针对性搞好水土流失和修复。
(七)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促进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改革,探索权属清晰、利用高效、布局合理、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以发展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为导向,推动各级财政投资由资金变股份的改革进程,不断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力发展由村合作经济组织牵头的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服务为纽带,兜底农村困难群体农业生产的帮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促进土地承包“双层经营(家庭分散经营、集体统一经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八)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过硬的乡村治理基础;优化乡村公安、司法、调解等机构设置,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持续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形成过硬的保平安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坚持走政府治理、村民自治相结合的路子,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教师、新乡贤以及各类返乡人员的参与和带动作用,形成稳定、和谐的乡村善治环境。
(九)着力农村创新创业,吸引和聚集人才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先解决“有人才、有队伍”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村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剧等现实问题,要大力推进农村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以新园区、新平台、新岗位,强力吸引游离在城镇与农村的大批农民工和各类大专技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组建乡村或区域性农业服务公司,强力推进传统的农户经营走上农业组织化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各类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支持产前、产中、产后,多环节、全过程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产加销储运一体化服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农民职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和提升农民队伍,用政策和制度聚人才,增人气,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

三、用辩证思维指导工作,正确处理好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问题

乡村振兴是一场改变农村面貌的革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辩证的、统筹的思维,把握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四组关系: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并行的两大国家战略,它们不是对立的、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统一的。要贯彻好中央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方针,一方面要坚持以农村为主战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县域为中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深刻反思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重新定位,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互促进的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稳步发展。
(二)在推进实践中要处理好政府推动与主体主动的关系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村班子要合力推动,优秀干部要在一线岗位,强基固本,资源下沉。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政府意图和农民的意愿、政策的引导力和群众的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动、多方参与,全社会一起发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三)在顶层设计与群众创造相结合上,要正确处理好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
各地各级都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实际可行地编制好县乡村规划,把专业队伍、群众意见结合起来,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分析、对比和有效选择,勾划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要加强规划约束,分批分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和规划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
(四)在工作部署和实施中,要正确处理好全面推动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推动乡村振兴要立足于全面、全局性的设计和安排,重要的是善于抓重点、抓特色、抓典型,要引导和促进重点突破,在一个个重点突破中不断创新,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国三农研究中心   
编辑:张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