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歌的行板

(2022-06-11 08:40:26)

鲍恩和巴尔巴拉在《挚爱的朋友》一书中说:“《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

柴科夫斯基,现实主义者,用音乐描写强烈心理感情。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的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而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为人们熟悉与喜爱的作品之一。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感动的潸然泪下,因为它太感人。他说,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以至于他晚年竟然离家出走。

《如歌的行板》 是1869年夏,作者在基辅附近卡蒙卡村他妹妹的庄园里听泥瓦匠唱的歌。在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第一主题,就是小亚细亚的那首优雅民谣的曲调,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片段1)。

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片段2)。

此后,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有点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切利比达奇
后一篇:性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