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牡丹谱
欧阳文忠公初官洛阳。遂谱牡丹。其后赵郡李述著庆历花品。以叙吴中之盛。凡四十二品。
朱红品 真正红 红鞍子
端正好 樱粟红 艳春红
日增红 透枝红 乾红
小真红 满栏红 光叶红
繁红 郁红 丽春红
出檀红 茜红 倚栏红
早春红 木红 露匀红
等二红 湿红 小湿红
淡口红 石榴红
淡花品 红粉淡 端正淡
富烂淡 黄白淡 白粉淡
小粉淡 烟粉淡 黄粉淡
玲珑淡 轻粉淡 天粉淡
半红淡 日增淡 添枝淡
烟红冠子 坯红淡
猩血淡
荔枝谱
蔡君谟守福唐。以闽中荔枝著谱。而郑熊亦尝记广中荔枝。凡二十二种。
玉英子荔枝如玉之英。 燋核荔枝核小肉多。
沉香荔枝以其香似。 丁香荔枝以其核似。
红罗荔枝甚细而红。其纹如罗。
透骨荔枝其他者皮皆外白。此内外皆红 牂牁荔枝形似牂牁帽。
僧耆头荔枝皮皱坚。如僧耆国人首发。皆成丛脞。
水母子荔枝浆多如水母子。 蒺藜荔枝皮上皱纹。尖如蒺藜。
大将军荔枝。小将军荔枝。其树叶俱大小亦然。
大蜡荔枝。小蜡荔枝。子有大小者。皆熟而黄。 松子荔枝像其形也。
蛇皮荔枝纹如蛇皮。 青荔枝熟而青。
银荔枝熟而白。 不忆子荔枝一食而不复思。
火山荔枝火山在梧州。既大而早。三月已可食。
野山荔枝野山子小而酸涩。人少食。 五色荔枝出海南。
好事者作荔枝馒头。取荔枝榨去水。入酥酪辛辣以含之。又作签炙。以荔枝肉并椰子花与酥酪同炒。土人大嗜之。
芍药谱
孔常甫初官维扬。以维扬芍药甲天下。因尽取其名以叙云。扬州芍药。名于天下。非特以多为夸也。其敷腴盛大。而纤丽巧密。皆他州之所不及。至于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州人相与惊异。交口称说。传于四方。名益以远。价益以重。遂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四方之人。尽皆赍携金帛。市种以归者多矣。吾见其一岁而小变。三岁而大变。卒与常花无异。由此芍药之美。益专于扬州焉。负郭多旷土。种花之家。园舍相望。最盛于朱氏。丁氏。袁氏。徐氏。高氏。张氏。余不可胜记。畦分亩列。多者至数万根。自三月初旬始开。浃旬而甚盛。游观者相属于路。障幕相望。笙歌相闻。又浃旬而衰矣。大抵粗者先开。佳者后发。高至尺余。广至盈手。其色以黄为最贵。所谓绯黄千叶。乃其中下者。小人负携以卖。至于弃掷遗落。不甚爱惜。郑诗引芍药以明土风。说者曰。香草也。司马长卿子虚赋曰。芍药之和具而后御之。说者曰。芍药根主和五脏。又辟毒气也。谢宣城直省中诗曰。红药当阶翻。说者曰。草色红者也。其义皆与今所谓芍药者合。但未有专言扬州者。唐之诗人。最以摸写风物自喜。如卢仝、杜牧、张祐之徒。皆居扬之日久。亦未有一语及之。是花品未有若今日之盛也。予官于扬学。讲习之暇。常裁而定之。六氏之园与凡佛官道舍。有佳花处。颇涉猎矣。惧其久而遗忘也。问之州人。得其粗。又属秀才满君方中、丁君时中。各集所闻。得其详盖可纪者三十有三种。世之有力者。或能邀至善工。列之图画。可揭而游四方。然未若书之可传于众也。乃具列其名从而释之
御衣黄千叶而淡。其香正如莲花。比他色最殊绝。凡衣。冠。楼。髻。鞍。皆言其所似也。
青苗黄楼子叶大小间出千余层。或谓之千层阁。其苗青。故云尔。余青苗。赤苗。紫苗仿此。
尹家二色黄楼子与黄楼子大抵不异。而闲有微红。初出于尹氏。故名云尔。花名中有氏及地名。仿此。
绛州紫苗黄楼子初开时浅红。经数日乃黄。或谓之红玉楼子。
圆黄千叶而圆。 硖石黄千叶而黄。
鲍家黄千叶而黄。大抵与红旋心相似。亦谓黄旋心。不甚高大。又晚开。
石壕黄一丛之间。单叶千叶。往往兼有。
道土黄千叶而黄。寿州青苗黄楼子与诸楼子相类。而花差小。
黄丝头其叶浅黄。大叶中丛生细叶如丝也。
白缬子花有红缬而其外深红。经日色。则自缬之外。皆变为白。
金线冠子千叶浅红。间有细叶如金线。
金系腰红叶有黄晕。横色如金带然。 沔池红千叶肉红。
红缬子千叶深红。叶端浅红也。 胡家缬千叶肉红而有缬纹。
玉楼子千叶而白。上下叶中又出细叶数层。
玉逍遥千叶而白。叶厚而大。如仙冠然。 红楼子千叶粉红。
青苗旋心千叶深红。花叶旋心。 赤苗旋心千叶深肉红。
二色红千叶淡红。叶端深红。 杨家花千叶粉红。
茅山紫楼子与诸楼子相似而色紫。
茅山冠子千叶而浅红。尤忌见日。自开至谢。常以幕覆。则色不变。柳铺冠子千叶粉红。如柳叶叠成冠子。
软条冠子千叶肉红。 常州冠子此花常州素有之。
红丝头状如黄丝头。但色红。 绯多叶
多叶鞍子多叶粉红。其端如粉绿。或成双头。谓之双头芍药。尤多开成鞍子。故谓之多叶鞍子。
髻子其色紫红。下有大叶。其上细叶环抱。而黄叶杂出于其间。其香特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