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网易: 1月30日,2014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朱泓、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公布了他们的科技考古最新成果,他们通过对小河墓地出土人骨进行古人口学、人体测量学、古人种学、古病理学等研究,以及对小河墓地出土遗物开展科技分析,向人们复原了小河人3500年前的生活风貌。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朱泓一直在进行小河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他和课题组期望通过这项研究,了解罗布泊地区早期人群的体质特征、人种学类型、遗传学构成、平均寿命、健康状况以及人群的迁徙等信息。
在对小河墓地的古人口学进行研究时,科研人员采集了130具人骨。科研人员进行鉴定研究后发现,这些古代居民的死亡年龄段多集中在壮年和中年,他们的平均寿命仅为33.29岁,男性平均寿命为33.80岁,女性平均寿命为32.88岁。
朱泓分析,这可能与小河墓地古代居民的生活条件艰苦、营养摄入不足、医疗水平低下有关。而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低,可能是因为女性在生育期间的死亡率较高,导致女性多在壮年就死亡。
在与西北地区其他古代人群进行比较时科研人员发现,小河古代居民平均寿命较高于其他地区人群。
朱泓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统计结果,可能和小河古人未将死亡的婴幼儿埋进成人墓葬有一定关系,“因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小河古人婴幼儿期的死亡率仅为5.17%,这个结果在当时生存环境下,几乎不太可能。”
研究中,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例比较典型的接受了颅骨环钻手术的女性个体,这具女性人骨年龄在40岁-45岁之间,头部有一个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钻孔(左侧出土后破损),钻孔断面光滑圆钝,有明显的愈合痕迹。http://ww3/large/b36f5f00jw1eqlbozb7rbj20b407d0so.jpg
“说明这位女性在接受完颅骨钻孔手术后,又存活了下来,而且存活的时间至少在一个月以上。”朱泓分析说,这种现象在3500年以前比较罕见。
此前,新疆发现的头骨钻孔人骨也有不少,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大致分两种,一种解释认为:头骨钻孔是古人为了治病救人、缓解疼痛;另一种解释认为:头骨钻孔是古老的巫术,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有关。
朱泓分析认为,结合小河墓地这位女性的情况,她应该属于前一种情况,但是在当时医疗条件、水平都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小河人是如何成功实施这一手术的,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