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资治通鉴》卷248会昌五年十二月条:“上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外人但怪上希复游猎,宰相奏事者亦不敢久留。诏罢来年正旦朝会。”武宗毁佛崇道,但病情耽延由于道士,并最终不治。道士是以“换骨”为理由阻止武宗的。那么何为“换骨”?
查阅《太平经合校》,并无脱胎换骨之说,此说之兴起大约与魏晋时期神仙学派兴起有关,指脱胎换骨为成仙之初阶,《云笈七签·纪传部》引《续仙传序》:“其隐化者如蝉蜕,留皮换骨,炼气养形质于岩洞,然后飞升成于真仙,信非虚矣。” 《云笈七签·尸解部》:“虽功成道著,先未知道之时,积罪殃结,毁破肌肤,损伤骨脉。成就之后得蝉蜕,留皮换骨,隐迹岩穴,养骨髓,滋皮肉,千日方朝,五岳受事,与前等同功也。”
唐代《茶经》卷下引陶弘景《杂录》:“苦茶轻换膏(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即茶可以换骨,但随着茶叶逐渐的普及,这种神秘感消失,而且六朝以来炼丹成风,脱胎换骨的工具逐渐变为金丹,《唐才子传》卷八《吕洞宾》:“先生去后应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悟真篇》:“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哉?”《云笈七签·金丹部》:“其还丹成,赫然分明。亦如木中有火,火虽不露其色,如青中带赤气,服之一千日,化肉质,换骨通灵,安身定魂,反老成少,感天神助之通神明,不得辄妄泄露,却如未得道之日,可以成道矣。虽未满阴功之间,且得度世不死矣。可知大道无迹,不失其根本,人不失其父母之遗体。阴此一方外,其妄制伏水银黄白,不得为真道之门也。”
而且道教思想认为,脱胎换骨的过程与胎儿的孕育一样需要时间,《云笈七签·金丹部》:“人以十月成身,丹以十月脱胎,人道相通,超凡入圣。”同书另一处提及服丹要满前日,才可换骨。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人服用丹药明明已经出现不适但还要坚持的原因,他们认为脱胎换骨和蝉蜕一样,是个缓慢而且痛苦的过程,需要忍耐。道士之所以可以骗钱,就是因为有这个“窗口期”。而唐武宗身边的道士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旦武宗死亡,估计他们又可以“尸解”为借口,最终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