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由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

(2015-01-04 20:08:28)
标签:

杂谈


#每日医疗社会史#医书中常见服某药“饭前”、“空心”,是否是一天三次?不一定。另外,“早饭”又是何时?古人一天两顿饭长期是主流,三餐是汉代出现的,但一般限于达官贵人,《庄子》里出现过三餐,但怀疑是讹抄。中国一直到近现代,二餐制始终存在。

2014年第5期《咬文嚼字》曾经刊登过一篇叫作《一日三餐始于何时》的文章,简明介绍了中国人由一日两餐向一日三餐转化的过程,加上我自己的一些观点,介绍如下:朝食是第一餐,时间大约在日出以后、上午九点以前。这段时间古人称为食时。《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之间著名的鞌之战时,写齐侯轻敌,以为吃早饭前就可以打败晋军,狂言“余姑剪灭此而朝食”就是一个例子。餔食则是第二餐,时间是太阳在西南角的时候,也叫餔时。《说文》释“餔”为“申时食也”,大致在下午四点左右。《墨子·号令》中也有“餔时皆于署,不得外食”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城市保卫战中,早饭、晚饭都在官署中吃,不得到外面吃。

据甲骨文的有关记载,殷商时期也是一日两餐,第一餐俗称“大食日”,又称“食日”,第二餐俗称“小食”。一直到先秦,古代的基本食制就是一日两餐。

但三餐也不是没有过,《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这里三餐被认为代表一日。电子检索先秦文献,三餐一词仅见于此。这种情况的出现,要么是传世文本讹抄,要么是的确有三餐,但并非主流。

由两餐向三餐过渡的时期是西汉和东汉。据云梦秦简《传食律》和《仓律》记载,秦时一般官吏和平民都是一日两餐。西汉初年一般百姓依然如此。但在《汉书·淮南厉王传》中,刘长被废后,有司奏请给他的待遇中有“皆日三食”一条,说明诸侯王的饮食待遇已是三餐了。若按《白虎通·礼乐》所说,皇帝的宫廷饮食更是多至四餐,为平旦食、昼食、餔食和暮食。只是民间的饮食习俗,依然还是一日两餐。虽说已有在朝食前吃些称为‘寒具’的小点心的,但还不能称为一餐,或许可以看作是向三餐的一种过渡。到东汉时,就最后形成了三餐制。

不过,虽然一日三餐已经出现,但在很多地方,由于贫困的原因,一日二餐仍然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主流,隋唐时期也是如此。一般只有有经济实力者才一天三顿,官府给公职人员供应午餐,称“会食”。

一直到几十年前,农村里很多人还是一日二餐,这是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里顺便说一句,唐代佛教信徒众多,僧徒们讲究“过午不食”,因此他们即便是一日两餐,也不是早餐和晚餐,而是早餐和午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