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茶仪表演解说词
(2016-01-08 05:14:07)
黄山毛峰茶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绿中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芽端密布绒细白亳,叶芽下托着一片金黄色鱼叶;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浮沉于杯中,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桃花溪。宋代贡茶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水壶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黄山毛峰”早在三百年前就很有名。明许次纾所著《茶疏》中,把它与钱塘龙井相提并论。《黄山志》载:“莲花庵帝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去雾”。清光绪年间(1875-1908),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峰茶,远销东北,遂名扬全国。该茶外形很美,每片长给半寸,绿中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芽端密布绒细白亳,叶芽下托着一片金黄色鱼叶;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浮沉于杯中,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黄山毛峰”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毛峰采一芽一叶嫩头,即所谓“一旗一枪”,0.5公斤有2.4万个芽头。
1982年在全国名茶叶评比中,特级毛峰居全国名茶之首,1985年获对外经济贸易部“荣誉证书”。为国际名茶之一。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黄山毛峰分特级及1-3级。特级黄山毛峰又分上、中、下三等,1-3级各分两个等。
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不仅盛产名茶,而且多有名泉。“黄山旧名黟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可点茗,泉色微红,此自然之丹液也”(《图经》)。名山、名茶、名泉,相得益彰。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茶,茶汤经过一夜,第二天茶碗也不会留下茶痕。
前身为黄山莲花庵一带产的云雾茶。这里山高林密,荫蔽高湿,雾海云霞,不受寒风列日侵晒,茶树生长健壮。茶芽鲜嫩。历史上“黄山毛峰”采制加工技术十分精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分级摊放,随采随制。因芽小叶嫩不便炒制,经过杀青。揉捻等十多道工序后,要以烘代炒。烘干工艺精巧细腻,要求干燥均匀,以避免碰落白毫,碰碎茶片。
“黄山毛峰”外形美观,每片茶叶约半寸,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全身白色细绒毫,为其它名茶所不及。冲泡时,雾气结顶,香气馥郁似白兰,滋味醇爽甘甜,汤色淡簧明澈,多次冲泡余香犹存,沁人心肺,不愧为茶中佳品。同所有的名茶一样,“黄山毛峰”除了产地自然条件优越。制作技术精湛外,它还保持了“好茶贵在及时采”,要求在清明至谷雨时节采摘,这时茶芽嫩小。据统计500克特级毛峰,需要采摘8000个鲜嫩芽头,
可见其采摘的艰难。
历史上,“黄山毛峰”是历代皇帝点名要的贡品茶。1949年以后,"黄山毛峰" 一直作为外事交往中馈赠国宾的礼茶。
黄山毛峰因出产于著名的安徽黄山而得名,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国际名茶之一。
黄山植物覆盖率达56%,种类多达1452种,是华东植物荟萃之地,尤以产黄山松和名茶“黄山毛峰”、名药“灵芝草”驰名中外。黄山毛峰产地在黄山桃花峰桃花溪两岸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
黄山地处古徽州,据《徽州府志》载,“黄山毛峰”早在三百年前就很有名。明许次纾所著《茶疏》中,把它与钱塘龙井相提并论。《黄山志》载:“莲花庵帝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去雾”。清光绪年间(1875-1908),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峰茶,远销东北,遂名扬全国。
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下面为大家表演,表演主要分为这样几道程序:烫杯、置茶、润茶、冲泡、干品、水品和再品等,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烫杯,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清洁盖碗茶杯,显现中国人招待客人时文明礼貌传统;二是预热茶具,为下面的润茶、冲泡提供科学的杯温。
朋友可能要问我,参加你们茶仪活动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要告诉您:这好处之一是能够在温馨幽雅氛围中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在繁华的都市的僻静处陶冶性情,以茶会友;二是能够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饮用含有多种营养成份的保健性饮料,使您的精力得到恢复,身心更加健康和愉快。
首先是烫杯。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达30-50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是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的产地,也是中国稀有的区域性名优绿茶产区。
烫杯结束,下面是置茶。象这样的杯,投茶量一般为3克。接下来的是润茶。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润茶,润茶的作用是使茶叶在适量的水中湿润,使叶质柔软,初步外溢出叶内各种营养物质。
主泡小姐正在冲泡,小姐们运用的是凤凰三点头手法。凤凰三点头喻意着向诸位贵宾致意,实质是控制适当的水温。这道程序的关键是要掌握好三要素:最佳水温,时间及茶水比例,以便使茶叶充分舒展,各种营养物质充分外溢。其最佳冲泡水温是85℃左右,茶水比例为1:50,时间大约在三分钟左右。
利用这段时间,我们观看干品。现在请奉茶小姐奉上黄山毛峰茶干样。黄山毛峰茶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绿中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芽端密布绒细白亳,叶芽下托着一片金黄色鱼叶;大家欣赏时请注意这种茶的一些特点:使成品茶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天然营养成份,并更充分地体现了名优茶的色、香、味、形地方特色。在黄山独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蕴育下,经多次检验,太平贡尖茶对人体有益的含量比一般绿茶高出30%至一倍。而且12项“农残”均为0。
时间到了,现在请主泡小姐,奉茶小姐为来宾们敬献沏泡好的黄山毛峰。品茶,我们可以根据香、色、味、形的顺序来品偿,先嗅香气,清香浓郁;再看汤色,嫩绿明亮;再尝滋味,鲜醇回甜。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浮沉于杯中,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大家请注意一下:按我们黄山民俗,主人双手敬茶,客人应该用右手接茶,左手表示谢意。
在品茶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盖碗茶杯的品茶姿势:
分女士和先生品茶姿势:女士动作优雅,采用兰花指姿势,男士则要显的平稳,可以这样拿杯。显的潇洒风度,但这只适合先生,而不适合女士。
现在就请奉茶小姐为大家冲泡二泡茶——也即再品。
最后请奉茶小姐奉上叶底请大家观赏,看叶底,要能看出嫩绿明亮的微妙。
按茶仪传统,品茗不可少茶点。请奉茶小姐奉上二道茶点。请茶宾们品偿我们黄山的土特茶点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