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力量
李海俊/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国军队开始开辟亚洲战场。在中国的史迪威将军和陈纳德准将积极支持中国抗战,催促罗斯福总统尽快在中国修建机场部署重型轰炸机直接轰炸日本本土。1943年底至1944年中,作为抗日战争大后方的成都平原上到处沸沸扬扬、人潮涌动,那些拿惯了锄犁的农民们,几乎全凭肩挑背扛,在短短半年内修建了4个大型军用机场、扩建了3个军用机场,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缺乏现代化工程机械的背景下,最难的是没有用来碾压跑道的压路机(这东西只有重型运输机才能运送),但这难不倒四川人民,他们集合起数十乃至数百人,拖动着特制的重达数吨甚或十几吨的巨型石碾子,一寸寸地铺就坚实的跑道。在这些跑道上,降落了无数载运援华物资的运输机,起飞过无数轰炸日军的轰炸机——这些拖动石碾的民夫们,分明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筑就中国抗战的胜利之路。
(创作素材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由越众历史影像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