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随波起伏的残骸一旦得到确认,QZ8501航班的命运已成定局。许多人的生命将随着这架飞机逝去,就在人们心里期待接受更可怕的现实时,搜救人员又宣布发现了3具遇难者遗体,根本没有给人心理缓冲时间。
即便遇到雷暴天气,即便一切预测手段全部失效。现代客机置身雷暴环境仍然不能和坠机与失事画等号。纵观近几十年来的所有民航空难事故,你会发现构成最终悲剧结局的因素并非只有一个,而是诸多因素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因素链条,一起导向最终的悲剧。如果有哪一个环节被强力打断,可能结局就完全改观。遗憾的是,所有的因素环节,无论是我们可控还是不可控的,全部都为事件的发展开了绿灯。在QZ8501事件中,天气肯定是个重要因素,但雷暴云不会直接摧毁飞机,纵然飞机遭遇强烈雷击,也不会丧失飞行功能,当然无线电通讯或电子设备可能因此受损。即便遇到强烈的紊流,数秒内将飞机抛起或掷下近千米,飞机也未必会全部失控。换言之,飞行员应该仍有机会重新控制飞机,设法避免悲剧结果。
http://ww1/large/b363e619gw1ensqt6sk57j20zk0mwwoy.jpg可是残骸已经证明,飞机摔在了大海上。倘若飞机能够在紊流肆虐后重新得到控制,那么飞行员完全有机会在水面迫降,即便他技术没有萨伦伯格老辣,飞机也不至于摔个粉碎,全体乘客或大部分乘客生还的几率仍然很大。而现在,飘浮的零乱残骸,遇难者遗体,以及参与搜救的人员仍未找到任何幸存者这一事实,似乎在告诉我们,飞机是以一种不可控的猛烈方式坠落海面,飞行员未能实施迫降。如此一来,机上乘客,甚至机组人员,甚至可能未意识到飞机正急速落向苍茫大海,这一情景立即让人联想起当年法航AF447航班的遭遇:飞行员在速度传感系统故障状况下,错误认为飞机速度过大,不断拉杆操纵飞机上仰,一度达到40度,飞机随之进入可怕的气动失速。这种状态下,飞机的机翼不能提供足够的升力,飞机会像秤砣一样急速下降。其实只要AF447飞行员试着推杆俯冲加速,就完全可能从改出,避免惨剧的发生。遗憾的是,这美好的希望却是假设。3分40秒内,飞机从高空坠落大海,机上无人生还。
http://ww1/large/b363e619gw1ensqtjkxu6j21kw0w010d.jpg那么,QZ8501失事究竟为何?根据飞行员要求爬升至38000英尺的事实,我们可以认定飞行员曾在雷暴天气中试图迅速拉升飞行高度,尽管报道称这一请求被拒绝,我们仍不能排除飞行员在感到不良气候对飞行影响加剧后采取增加高度的做法——那么如果他们在32000英尺以上高度,以很大的角度实施快速爬升(A320客机的失速迎角大约为21度),又忽视了失速告警信号,如此一来,机组人员可能在短短数分钟内无法充分意识到失速坠落的风险,机上乘客也就难以对后续结果作出预防。这些因素链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飞机坠海,人员罹难。我们期待生命的奇迹,尽管心绪无比沉重。
前一篇:QZ8501:今宵你会怎样度过?
后一篇:旧世界谷场的复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