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2024-10-05 14:14:22)
标签:

九仙山

老母阁

丁家楼子

五莲县

五莲九仙山,岱东胜地也,崂山余脉,名始后汉,然穷陬僻壤,鲜有人知,见遇于苏轼也。苏子守密州,为之扬名,“南山有佳色,无人空自奇”,“九仙今已压京东,…,奇秀不减雁荡”。清初名士张侗曰,“岱以崇隆显、崂以幽窅显、五莲以峭削显”,李澄中曰“齐鲁名山,实甲九仙,盖《易》所谓地中山也”,地中山者,马首是瞻也。古九仙山,今別以九仙、五莲、卧象之名,九五割据三分,惜哉。

登山起止何处?其唯仰止坊乎!明万历年,丁惟宁致仕,筑别业于南麓,今丁家楼子是也,一说《金瓶梅》即丁氏之作,子丁耀亢有《续金瓶梅》传世。仰止坊、丁公石祠,皆故明之物。太史公读孔子书,想见孔子为人,余读苏子诗、丁公文,心乡往之,所以起止焉。

村口北望,摩崖大字“第一山”,人言苏子手迹,壁下原有白鹤楼,苏子吟《明月几时有》,手书“留月”,题壁尚在,而楼不存矣。谷口西行,野径盘迂难辨,游屐罕至,虫豸横生,但山色悦目,不觉蝥蛛剪径,正所谓,快意之事莫如游,快游之事莫如野。少顷至山顶,二峰并峙,其右如伏虎,其左峭壁垂纹,蓦看朱雀栖息,妙在石壁生木,招招若冠羽。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诚如是也。翻山北上,二里就栈道。西趋百步,巨石当脊,支脚蹒跚,如棚如鏊,内可十数人坐,名曰六脚棚,诸邑名士张侗、张衍、李澄中、丁耀亢唱和处也。观星台垒岩跽坐,睨山瞰谷,台基横石如案,料非观星所,盖神主之位乎。康熙七年,郯城地震,九仙山地动,石积山谷,遗迹历历。乃叹天公可畏,地道可惧也。折返东行里许,至三岔口,观音峰暴起,貌若憨山。拾级上,少顷入石门,陡然泰山压顶,如面铁壁,唯浅窝少许,略容手索足抵,尺蠖以登,过小龛险峻稍减,裂岩嶙峋为助,逾隙折出,见横石接引,即至老母阁,九仙老母之居也,石壁洞开六尺,浑圆如鸡子,口小腹大,卵壳依稀,大道天工也夫!

伫立阁台,北眺万寿峰,东望梳妆楼,风光收眼底,几欲挟长风。虽悠悠之乐,无人与共,然神交古人,不亦宜乎!余怜蝇营者,劳劳一场事,空谈山林之乐,未得山林之趣也。

甲辰八月廿七,初游九仙山。

注: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语出苏轼《超然台记》,丁耀亢化用为“物有可观皆可乐”。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丁惟宁、丁耀亢简介,摄于日照市博物馆)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阳元石)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五莲县九仙山之丁家楼子老母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崂山小八仙墩
后一篇:初访埃及散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