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辉县苏门山

(2023-11-30 21:28:43)
标签:

辉县

苏门山

百泉

啸台

安乐窝

辉县,西周共伯之国也。厉王无道,国人逐之,共伯名和者,诸侯以为贤,推之行天子事,号曰共和,此共和之滥觞、亦中国纪年之始也,共和干政十四年,复政于宣王,自隐共山之首。之后,魏晋孙登、北宋邵雍,皆栖隐共山。共山者,今之苏门山也,县邑西北七里,又名苏岭,太行余脉也,其山“一拳”之高,蜿蜒不足十里,而势如伏龙,以南麓百泉涌流,亦名百门山、百泉湖,湖泉流注卫水,庙曰卫源,有清辉殿,辉县之名自也。

东坡尝游苏门,赞曰“百泉胜概,阳者苏门山,阴者百泉水,阴阳相济,至善至美也”,为题“苏门山涌金亭”。山门石券,额书“高山仰止”,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振衣亭嵌碣,“海面未观多大水,岳巅即跻不看山”,犹言山不在高也,署名“卷楠逸人”,清末乔纯修也。

山巅啸台,孙登长啸处。孙登,字公和,魏晋际隐居苏门山,夏编草为裳,冬被发自覆好读,抚一弦琴,性无恚怒见者皆亲乐之。阮籍访孙登,商略皆不应,阮籍长啸而退,至半岭闻鸾凤之音,响彻岩谷,乃孙登之啸也。阮籍归著《大人先生传》,“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古啸台土筑,清易之砖石,立乾隆啸台诗碑,“仁知动静”、明李梦阳《啸台重修碑》,其文曰“跡者因乎彰也,思者追乎实也,永者存乎继者也,激者本乎风者也。故观人以彰,可以识世,思而永之,政之系也”。台壁嵌碑,“晋隐君孙登啸台”、“一啸千古”、“高贤奇踪”、“其默足容”,并诗碣若干。“其默足容”,语出《中庸》,“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左右嵌柱曰,“运际昌期,应不容先生长啸;闻犹兴起,却常留终古高台”,袁世凯题也,值宣统元年,袁世凯、徐世昌避居辉县,吊古凭今,其志慨然啸台矣。

下啸台,西行里半,山窝望如掌心,邵雍安乐窝也。邵雍,字尧夫,号安乐先生,谥康节,理学奠基者也。幼从父徙共城,筑室百泉山,据《周易系辞》“君子所居而安之,易之序也,所乐而玩之,爻之辞也”,名之安乐窝,冬不炉、夏不扇,苦研悟道,后迁伊川,再迁洛阳,所居皆名安乐窝。邵康节诗曰,“安乐窝中事事无,惟存一卷伏羲书。倦时就枕不必睡,忻后携筇任所趋。准备点茶收露水,堤防合药种鱼苏。苟非先圣开蒙吝,几作人间浅丈夫”;“尧夫何所有,一色得天和。夏住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我最多”。安乐窝遗迹,石筑萧然,西北墙嵌碣,半数漫漶,可辨者袁宏道诗,登啸台青峰如面洗溪纹石上鸾音久不闻欲向先生借嵩山烟雨华山云《安乐窝》“天津桥上沙围屋,共伯城边石吐泉。料得先生都不管,来时如月去如烟。”

饿夫墓,啸台东半里。明末彭了凡,反清无望,效伯夷叔齐故事,绝食而死,临终曰“与(孙)登为邻,一生足矣!”时儒孙奇逢,以立瓮葬之,并题“饿夫墓”,民国十七年,冯玉祥驻百泉,书“民族精神”,镌石墓前。清人俞樾《饿夫墓》曰,“但觉饿夫赫然在,生气凛凛干云天。呜呼,先生竟以一饿传。”

隐居以求志,志不同、隐不一,或如庄周孙登,或如范蠡张良,或隐犹仕,或仕犹隐,殊途同归处,大节存焉,其唯苏门之山乎!仁知动静也。“苏门山上莫长啸”,诚哉东坡之言。

辉县苏门山

辉县苏门山

辉县苏门山

辉县苏门山

辉县苏门山
(孙登啸台)
辉县苏门山

辉县苏门山
(其默足容)
辉县苏门山
运际昌期应不容先生长啸

辉县苏门山

(仁知动静)

辉县苏门山
(安乐窝内景)
辉县苏门山
(民国修缮之安乐窝南门)
辉县苏门山
(安乐窝石墙嵌诗碑)
辉县苏门山

辉县苏门山

辉县苏门山
(涌泉)
辉县苏门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