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博物馆:抱残守缺之美——维纳斯
标签:
旅游文物维纳斯 |
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雕刻众多,而裸身维纳斯圆雕,已知最早的是《克尼多斯的维纳斯》,作品年代略早于孟子,因安放在希腊城邦克尼多斯城而得名,原作遗失,现存梵蒂冈的是罗马时期的摹刻作品。
(《战盔维纳斯》卢浮宫博物馆)
最有名的维纳斯圆雕是《米洛的维纳斯》,即“断臂维纳斯”,因为1820年发现于希腊的米洛岛而得名。
(《米洛的维纳斯》卢浮宫博物馆)
维纳斯圆雕除了立姿,还有蹲姿。卢浮宫就有一尊特别的蹲姿作品,她的头部和双臂缺失,但背部多了一只小手,轻抚在维纳斯腰脊上,那应该属于她的儿子丘比特,手的主人同样缺失。根据罗马摹刻的其他蹲姿维纳斯判断,她大概是羞涩转头、双臂遮胸的姿态,只是身旁多了小爱神。
(蹲姿维纳斯与丘比特正面)
(蹲姿维纳斯与丘比特背面)
(大英博物馆蹲姿维纳斯)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蹲姿维纳斯)
人们曾尝试复原完整的《米洛的维纳斯》,但法国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复原后的维纳斯损害了人们心中断臂维纳斯的美感。”最终彻底放弃了。而复原《蹲姿维纳斯与丘比特》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那是修复者的意志,它限制了观者的想象,同样损害了大家心中的美感。
(断臂维纳斯立像复原)
(蹲姿维纳斯与丘比特复原)
残缺的维纳斯被奉为至宝,作品历史背景、艺术技巧之外,残缺是重要的因素。
第一印象左右认知,即所谓“首因效应”,断臂、残缺的认知一旦形成,任何修复都是败笔,续貂不如守缺。维纳斯的美在于缺,它给人以想象力和参与感,可以在观者心中自由复活。
这就如同人生,免不了憾事,但如果懂得欣赏,它其实也很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