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五入法”试商教学反思

(2014-12-30 21:15:21)
标签:

教育

分类: 反思

      本节课教学用五入法试商,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四舎法试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在细微处探寻试商调商的策略。策略一:巧用余数调整商。第一位同学上台汇报了“五入”法试商后,第二位同学也上台汇报“五入”法试商,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次“五入”法试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初商偏小,要调大。不同点是第一位同学调商了两次,第二个同学调商了一次。为什么一次调商能够完成任务呢?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快速调商的策略”—— “把余数34和除数17比较,发现余数34里面有2个除数17,所以直接用7+2=9,改商9。”也就是巧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调商。策略二:巧用已知确定商。在“议一议”环节,在评议“598÷18”的更正时,老师问“确定个位商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吗?”生回答:十位商3时,与18相乘得54,个位商时,用58除以18所以也商3,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学生创造思考、探索的时间、机会,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细微处培养了学生快速试商的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2)在“拐弯处”捕捉相机追问的尺度。相机追问,应该说是抓住适当的时机追问。正如一位美国教育家指出的:“我们不要学那些无知的牧童,只凭着性子硬牵着牛走路,而要学有经验的老农,只在拐弯处抖动一下缰绳。”学生有价值的回答,常常是一个教学环节学生思维的“拐弯处”,只有在抓住了“拐弯处”相机追问,才能有效推进学习进程。本节课在“议一议”环节相机追问了7次,第一轮5次追问,解决了用“五入”法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问题,第二轮3次追问,解决了注意运用余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一次追问都适时、适当,诱导学生整理思路,展现思维过程。

      (3)在递进练习中聚焦学习的本质。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安排的不是很多,但题题奔重难点,通过练习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密切联系实际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安排既用足了教材的练习资源,还使学生由简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习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基本的数学思考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