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林》少年版10期发《吾恐学识太浅薄》

(2025-06-12 18:24:53)
吾恐学识太浅薄
1917年初,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之文学改良观》的文章,对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都提出深刻见解。文章发表后,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同年夏,刘半农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对于只有初中文凭的刘半农来说,这既是很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不过,当时北大学生对刘半农的讲课并不“感冒”,他们认为,刘半农自己都没有上过大学,哪有资格站在大学的讲堂上给他们授课?面对学生的各种“刁难”,刘半农并没有退缩,虽然他没有上过大学,但深厚的学识以及过硬的文字功底有目共睹。最终仅用半年时间,刘半农就让那些质疑他能力的学生妥协,他也就此站稳北大讲堂。
几个月后,刘半农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复王敬轩书》的文章。比起之前那篇文章,刘半农这次写的文章由于主题鲜明,观点犀利,语言老到,在学生中间引起极大反响,他们也彻底被刘半农的才华所征服。
不料到了1920年春,刘半农却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讶的决定:他决定放弃炙手可热的北大教授职位,打算前往赴欧洲留学。面对众人的不解,刘半农谦虚地说:“我到本校担任教科,已有三年了。因为我自己,限于境遇,没有能受到正确的、完备的教育,稍微有一点点的知识,也是不成片段,没有系统的。”
从这种段话不难看出,刘半农出国留学的真正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跟风”,而是为了给自己“充电”,以此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因为他总是担心自己的学识太过浅薄,不能更好地教导自己学生,于是才下定决心,辞去高薪去海外留学。刘半农的决定,最终也博得了众人的一片赞赏。
人际交往中,真正有涵养之人,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的同时,还懂得为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的人,其学识、品德、能力,皆受人称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