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青年》2024年1期发《笃定前行为梦想》

(2024-03-06 14:51:52)
笃定前行为梦想
1928年8月,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前往东北大学任教。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从此那后,林徽因的工作重心逐渐由文学转向建筑领域,并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任教东北大学建筑系,是林徽因从事建筑事业的第一次尝试。她除了教授美术课和建筑设计外,还开设了一门把西洋和中国建筑史融为一体的课程。不过,“九一八事变”让东北大学的教学难以继续,再加上林徽因此时患上肺病,他们夫妇最终决定离开沈阳,前往北平治病。
时间不长,中国营造学社决定聘请梁思成担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任校理和参校。当时,营造学社是一个私立机构,创始人朱启钤曾在北洋政府担任代理国务总理等职,他下野后,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从1932年夏天开始,梁思成便带领学生对古建筑进行考察研究。不过,此时的林徽因并没有一起外出,因为她当时已怀有身孕。虽然不能跟随丈夫去实地考察,但林徽因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参与、支持丈夫的事业,即撰写建筑论文或著作。
他们夫妇二人于1932年共同撰写了《平郊建筑杂录》。当时林徽因在开篇中这样写道:“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受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郑重地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与‘画’以外的‘意’存在。”
林徽因以优美的文笔和富有创造性的文字,对枯燥的古建筑进行委婉的描述,把科学考察报告写得像散文一样具有可读性。没认识梁思成之前,林徽因就喜欢文学,爱好写诗。和梁思成结婚后,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她不忘文学创作。1931年4月,林徽因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她又在《诗刊》《新月》等杂志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那首流传广泛的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写于此期间。
不过,因为对古建筑的逐渐热爱,林徽因慢慢将工作重心由文学转向建筑。同年,她再次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因为后代的中国建筑,即便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却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外人论著中国建筑的,尚极少好的贡献,许多地方待我们建筑家今后急起直追,搜寻材料考据,作有价值的研究讨论,更正外人的许多隔膜和谬解处。”
林徽因的论述解释了她和梁思成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专业去做工程、做设计,轻松快速赚钱。当时北平只有两家中国人开办的建筑事务所,以他们二人的留学背景,做这样的事情轻而易举。不过,最终他们却选择了冷门的中国古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可见他们对古建筑的爱之深沉。
如果说,文学是林徽因的挚爱,那么,建筑则是她毕生都无法割舍的“最爱”。1932年8月,儿子梁从诫出生不久,林徽因便迫不及待地加入营造学的考察队伍。她和丈夫一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辗转于穷乡僻壤、荒郊野外,开始对中国的古建筑进行详细考察,也为她后来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