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1月30日发《徐悲鸿卖“马”助人》
(2024-02-18 14:17:33)徐悲鸿卖“马”助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沙坪坝,可谓重庆著名的文化区,包括郭沫若、吴密、臧克家、徐悲鸿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在那里生活过。不过,由于当时正处于抗战的特殊时间,受大环境影响,沙坪坝不仅连一家像样的书店都没有,更没有一家能出版和销售书籍的机构。
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他先是在沙坪坝开了一家门脸不大的书店,后来又萌生办一家出版社的念头。但苦于缺乏经费,办出版社的事情一时难以落实。彼时,生活在沙坪坝的众多教授看起来工作光鲜,其实他们的日子过得也很艰难。不过有趣的是,当时唯独徐悲鸿手头比较阔绰,因为他的国画在当时是抢手货,一匹“马”可以卖到五百元,羡煞众人。
陈汝言得知此事后,便想寻求徐悲鸿帮助。不过陈汝言也心里清楚,自己与徐悲鸿素不相识,如此冒昧地请求人家帮助,对方给自己吃闭门羹也不为过。然而,陈汝言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徐悲鸿,他当时甚至已经做好了被对方拒绝的准备。
不料,待陈汝言登门讲明来意后,徐悲鸿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沉思片刻后道:“你想办一个出版社,这是好事,我完全支持。我虽不是富翁,但出点钱还是可以办到的。不过,你想要办出版社,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最好多出版一些世界名著和国内好作品。这样,你回去先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待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
陈汝言听后感觉借钱“有戏”,当即满口答应下来。不几日,陈汝言便把编委会名单组织起来又去找徐悲鸿。这一次,徐悲鸿二话没说,当即拿出装有一千元的信封交给陈汝言作开办经费,同时开玩笑地说:“这可是我卖了两匹‘马’的钱,希望它们能助你的出版社马到功成。”陈汝言接过那沉甸甸的一千元后感动不已,郑重地向徐悲鸿深深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