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23期发《沈从文识人》
(2024-01-09 16:48:18)沈从文识人
作者:相逢一笑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著名文学家和历史文物研究者。生活中的沈从文为人谦虚,做人处事时,喜欢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有一年,沈从文的得意门生罗尔纲找到自己的老师,愤愤不平地说道:“我和自己的邻居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那个邻居的品行一点也不好,我不想再和对方交往了!”沈从文听后,饶有兴趣地问罗尔纲:“是吗?那你说说,对方的品行到底怎么不好了。”
罗尔纲生气地回答道:“有几次我和邻居聊天时,他动不动就说别人的坏话。更令人生气的是,他还对你的身高进行贬低(沈从文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左右),这是我不能容易的。”沈从文听后微笑着说:“你那个邻居我认识,不过,我倒觉得对方人品不错!”
听了老师的话后,罗尔纲非常惊讶,老师怎么会对这样一个喜欢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心存好感呢?沈从文微笑着解释道:“住在附近的许多人知道,你的那个邻居非常的孝顺,他把长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照顾得非常周到,这可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除此之外,他对待小孩非常友善,经常会送给他们一些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更关键的是,他还敢当面指出朋友的缺点,并且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而在对待穷人时,他很富有同情心。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仅有的一个铜板,放进了乞丐的帽子里……”“可是老师,他对您却一点也不尊敬啊!”沈从文不甘心地说。
“孩子,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沈从文紧握着罗尔纲的手,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一个人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别人,那么,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在看一个人时,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是看他对待别人如何。如果他对待别人时,总是保持一颗谦逊友爱的心,那他一定也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听了沈从文的话,罗尔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人际交往中,我们先学会站在理解人的角度看事,再学会站在理解事的角度看人。遇到一件事时,不要武断地判断这件事情的对与错,也不能给他人随意贴上道德的标签,所谓尊人看本质,敬人看人品即是此意。
后一篇:《山西老年》1期发《庆泰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