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6期学生版发《从争鸣到知己》
(2023-07-10 13:33:49)从争鸣到知己
梁实秋和冰心都是著名作家,在读者中也拥有极高的影响力。两人关系甚笃,经常在一起谈论文学和人生。不过有趣的是,两人的相识却颇为“奇特”。
1915年,梁实秋以天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堂,开始了自己长达八年的清华求学生涯。1921年,他与顾毓琇等组织了“小说研究会”,后改为“清华文学社”。当时,闻一多、朱湘、孙大雨等都是文学社社员。不久,梁实秋又参与《清华周刊》的编辑工作,其文学批评初露锋芒,在学生当中颇有影响力。
有一天,还在协和女子大学就读的冰心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首名为《繁星》的诗歌,立即在校园风靡一时。梁实秋看到这首诗歌后,很快便写了一篇《繁星与春水》,批评冰心这首诗理智多于情感,只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的一首冷隽的小诗,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出色。
梁实秋的这篇言辞犀利的评论,冰心也在第一时间认真拜读。不过她并没有说什么,反而觉得梁实秋批评极其到位。值得一提的是,两人此时并不相识,不过对于梁实秋的大名,冰心却早就有所耳闻。
到了1923年8月,梁实秋前往美国留学。在驶向美国的“杰克逊”号邮轮上,他和冰心不期而遇。当时,冰心欲前往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经人介绍,他们二人才知道对方是谁。梁实秋开口问冰心:“您到美国修什么专业?”冰心回答:“文学。请问您是修什么专业?”梁实秋道:“文学批评。”当提到“批评”二字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之前围绕《繁星》所展开的批评,最后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就这样,因为一诗小诗,梁实秋和冰心“不打不相识”。因为两人都知道文学本身就具有争鸣与思辨,所以根本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到了美国后,两人交往开始密切起来,最后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传为文坛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