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摘》5期发《陶行知体恤人力车夫》
(2023-07-03 16:25:20)陶行知体恤人力车夫
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在全国遍地开花,一生受到人们的尊敬。
1909年,18岁的陶行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他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读大学期间,陶行知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并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师生中拥有很高的声望。
一个周末,正在校外和几个朋友交谈的陶行知接到学校通知,希望他能尽快赶回学校,处理几篇加急稿件。千万别小看这几篇稿件,它们是陶行知特意邀请校外一些知名爱国人士,专门为《金陵光》学报撰写的专栏稿子,在社会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按照规定,这些稿件第二天便要刊发在学报上。
接到学校的通知后,陶行知随即招手叫了一辆黄包车。坐上车后,心情有些焦急的陶行知一路上不断地催促车夫跑快点。那个车夫年过五旬,听了陶行知的话后,便使出全身劲儿拉着黄包车朝前跑,不过毕竟体力有限,跑了没多远,便已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这时,正在思考问题的陶行知猛然回来神来,当他看到那位身体消瘦的车夫因为用力拉车而不停地大口喘气时,内心非常难过。于是,陶行知急忙叫车夫停下,同时,他从黄包车上走下来,满脸诚恳地对车夫说道:“希望您能原谅我刚才的失礼,因为有急事处理,所以才不停地催促您,让您受累了。现在,请您坐上车里休息,我来拉您。”车夫听了陶行知的话十分惊异,执意不肯,因为之前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更没享受过如此高的“待遇”。
看到车夫局促不安的样子,陶行知又温和地接着说:“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请您不要客气,尽管坐上去即可。”最后,那位年过半百的车夫,硬是被陶行知劝上了车。
那天,烈日下,穿着长衫、戴眼镜的陶和知拉着黄包车从大街上驶过时,一些路人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车夫”皮肤白净,一脸的书生气,坐在黄包车里的顾客,倒像是一位真正的车夫。此时,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坐在车上的车夫,却早已是泪水涟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