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讲与口才》2期发《一诚之外无余事》

(2023-02-13 13:26:39)
一诚之外无余事
1913年,李叔同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音乐和图画教师。在平日的授课中,李叔同很少批评自己的学生,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导和潜移默化他们。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上音乐课时,没和大家一起唱歌,而是在偷偷地看课外书。当时,那个学生自以为李叔同没有发现,有些幸灾乐祸。其实他并不知道,李叔同从他悄悄拿出书的那一刻,就已经发现了此事。不过,李叔同并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声色俱厉地批评对方,只是等到下课后,他才用很轻且颇为严肃的声音对那位学生说道:“麻烦你等一等再出去。”
听了李叔同的话后,那位同学只好站着。等到别的同学全都出去了,李叔同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位学生说:“下次上课时,不要急着看别的书,先和同学们一起唱好歌。等下课后,喜欢看什么书都可以,也可以来我这里借书看。”说过之后,李叔同之后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
那位学生听了李先生的一番话后,先是一惊,后是感动,他压根没有想到,李先生对于做错事的学生,竟然如此的“批评教育”,最后,那位学生也向李叔同深深地一鞠躬,出了教室。从此,他再也没有在李叔同的课上开过小差。李叔同就是用这样亲切随和的态度教学生们上课,也正因此,他的课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对他也更加的尊敬了。
明朝朱之瑜在《诚诚二首》里有言:“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其意是说:“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同理,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于众,素来是每个人的处世心愿。相信真诚、坦率的举动,不仅会提升你的人品和美德,而且更会让你收获到大家的好感与友情。
交际哲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并不需要你付出的太多太多,有时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揽在肩头宽厚热情的大手,都会在无形中给他人以感动和慰藉。像李叔同对待那位做错事的男生一样,看似批评对方,实则给对方以教导和鼓励。这种做法,彰显出一个人最朴素最善良的品质,与这种朋友相交,是何等的幸运之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