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讲与口才》22期发《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2022-12-09 13:38:24)
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1916年,李大钊从东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后经过好友章士钊的举荐,前往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主任一职。两年后,李大钊被评为教授,月工资增长至200元。当时,李大钊还在其他学校兼职,每月收入接近3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谁也没有想到,到1927年,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牺牲后,中外记者纷纷来到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租住的府右街朝阳里3号家中采访。当看到李家贫穷的景象后,记者们一个个惊讶不已:李大钊作为大学里的知名教授,家中为何如此寒酸?他的工资到底用在哪里去了?
原来,共产党小组成立时,因缺少经费,李大钊每月捐出薪俸80元,用于会务、印刷宣传品、交通食宿等开销。在已知的早期共产党主义者中,他是每月资助革命最多的人。后来,在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时,也是李大钊资助并筹措解决经费困难。1919年,工读互助团成立时,在《新青年》上刊登募集经费的启事,李大钊得知后,第一时间“捐现洋10元”。一年后,李大钊为家乡筹办女子学校,“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
当时,许多人都知道李大钊乐善好施,所以,遇到困难便常去找他。李大钊只有手头有钱,往往来者不拒。如果手头恰好没钱,他会写个借条,让他人到北大会计室领取,发工资时,再让会计把上月借的钱扣除。许多人心疼他的做法,担心长期下去,他们家的生活受到影响。李大钊则平静地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自己的生活且过得去,大家不必太过挂念。”
令人叹息的是,因为每月发薪水时,李大钊领到的常常是一大堆借条,拿不到几个现钱。校长蔡元培听说后,特意嘱咐会计:“李先生的薪水扣下一部分,交由李夫人,以免李夫人难为无米之炊。”从中可见李大钊因为经常帮助他人,全家人的生活确实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明朝薛宣在《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曾言:“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其意是说,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就像一颗蜡烛,无论是四面八方,还是上上下下都能照得明亮。人际交往中,那些无私帮助他人,总是将对方困忧放在第一位的人,一定是一个受他人尊敬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