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的硜头却被更名为硜二

标签:
历史文化 |
千百年来的硜头却被更名为硜二
硜头——广东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所属,地处螺河中游西岸。因硁头岭背有处(1981年建成樟河水电站的拦水坝)约十丈河段的河床为花岗岩石结构,怪石嶙峋,形似中间有丈把宽排洪口的天然拦河坝,河面狭小、石多滩险,螺河经此骤然落差,激流漩涡、奔腾咆哮,当地人称为“硜”(即水撞击石头之声如同敲击石头的刚劲有力的击石声),又称:赤花硜。村在硁的前头故得名硁头,又称:赤花硜头。且以螺河为界,分为东硜和硜头(西硁)。
海陆丰历史源远流长。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在如今的海陆丰沿海一带聚集生息,历夏、商、周至春秋战国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海陆丰属南海郡之博罗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始置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熙宁年间(1068~1077年),据王安石保甲法,海丰设八都保(后简称“都”),即兴贤都、石塘都、金锡都、杨安都、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龙溪都。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吉康、石帆、坊廓三都置陆丰县,隶属惠州府。赤花屯、宋塘、硁头、杨家庄、溪东、属吉康都二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赤花硜头属陆丰县河田区硜头乡,硜头乡辖:一村(杨岭)、二村(硜头)、三村(赤花屯、宋塘)、四村(溪东)。
1958年公社化时硜头乡划分为“洋岭大队(杨岭)” 、“硁二大队(硜头)”、“硁三大队(赤花屯、宋塘、溪东)”。硁二大队址设在上屋埔,硁三大队址设在埔子里。1961年对社队规模调整时,硁二大队与硁三大队合并为广东省汕头地区陆丰县河田公社硁头生产大队,硁头大队址设在原硁三大队埔子里。
1974年1月硁头大队一分为三:调整为硁二大队(硜头)、硁头大队(赤花屯、宋塘)、溪东大队(溪东)。只是由于原硁头大队址设在原硁三大队埔子里,原硁三被称作硜头,而千百年来的硜头却被更名为硜二。
广东省的村民自治工作起步比全国晚了十年。从1989年至1998年6月前,广东省农村基层管理体制除广州、深圳、珠海市外一直是乡镇以下设置管理区办事处,作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1998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撤销农村管理区办事处,设立村民委员会,在全省农村统一实行村民自治。从1998年9月开始至1999年底,广东省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理顺了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走完了兄弟省用十年时间走过的历程,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如今,以公平、公正、公开和直接、差额、无记名、秘密写票为原则的村委会民主选举已深入人心,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普遍建立;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及其成员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逐步规范,广东省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广东省村民自治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经历了不断前进的过程。
1986年撤区建乡镇时,广东省将原设在公社的区公所改设为乡镇,而将设在生产大队的小乡镇改为村民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后,1988年6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民政厅《关于认真贯彻执行<</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组织法>的意见》;同年,广东省民政厅与惠州市民政局联合在博罗县福田镇荔枝墩村进行试点,组织村民选举产生了荔枝墩村村级组织,这是广东省农民第一次尝试自己选举带头人。
广东省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组织法(试行)》的过程中出现反复,1989年又将村民委员会改为管理区办事处,作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于是从1989年起广东省农村基层组织除了广州、深圳、珠海市外,都在原生产大队设立农村管理区办事处作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将村民委员会下沉到原生产队,这一管理体制维持到1998年。这阶段,广东省村民自治活动虽然未正常开展,但也对村民自治工作作了一些探索。1991年6月,广东省民政厅在原宝安县坪山镇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推动原宝安村民自治示范县活动,创建了广东省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1995年,广东省还开展了一次城乡基层先进组织和先进单位评选活动,表彰了一批模范村委会和优秀村委会主任;同年,有6个村委会、4个村委会主任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模范村委会、优秀村主任,深圳市宝安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1999年,宝安区和龙岗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
1998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撤销农村管理区办事处,全省统一实行村民自治。自此,广东省村民自治真正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