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动物儿歌》为例

(2017-12-08 23:09:03)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育技术在教学的恰当运用,能使枯燥的教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干瘪的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低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的心理状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由于恰当地运用教育技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它对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低年级语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它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更新,恰当的运用教育技术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包涵方方面面,既包含学生日常预习复习,更包含课堂教学,多方面、多环节立体为教学服务,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将以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的处。

一、提供资源,激励预习

一年级学生在认知水平较低,对于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较为陌生,并且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较低,对于内容较多的教材内容以及额定任务量的课堂教学,缺乏预习环节,很容易达不到预计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应用到预习环节弥补了低年级学生因预习环节的缺失导致的遗憾。

以《动物儿歌》一文为例,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教材选取这首儿歌作为内容,主要在于这首儿歌中形声字较多,这篇课文的重点也在于识字教学。因此,在上课之前,将相关的动画、音频文件分享给学生,一年级的有兴趣观看、试听,从而初步了解本课内容,进而在无意识中吸收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达到初步预习的效果。

二、创设意境,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加形象生动。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比之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更加容易让低年级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动物儿歌》一文中展现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对于现代儿童来说,接触的水泥、钢筋较多,而对田野、自然接触较少,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动物的认识都是“只闻其名”,因此,在课堂之初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不断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里的动物名字来朗读生字并正音,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记住读音。此外,通过不断出示图片,展示这几种动物的不同姿态,引导学生区别这几种动物的汉字,从而大致记住这几种动物的名字的字形,再通过不同动物名字的展示,观察生字的特点、联系前面学习过的生字进行归类理解,加深映像,理解形声字,记忆课文中的形声字。

三、提供便利,提高效率

低年级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手段多样,内容丰富,省时且内容丰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在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以形成对比,便于学生观察探索。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加容易、直观地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在《动物儿歌》一文中,理解形声字这一环节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将加偏旁前后的汉字出示给学生看,再通过录音范读、学生自读等方式直观展示两者区别,亲身体验形声字,如此,即使低年级学生不理解“形声字”这个词语的概念也能体会什么是形声字。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将学过的生字加上不同偏旁展示出来,丰富学生对形声字的积累,让学生联系前后巩固知识系统,也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结构紧凑,教学相长

      新课标理念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教学中“教学相长”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学。

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此重要充分提醒我们教师过硬的教学水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上一节课所需准备的内容相当多,甚至要将与本节课相关的边边角角的内容悉数背下来,无疑任务是繁重的。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习基础比之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节课所需展现的内容量相当惊人,如若还用过去背教案的方法无疑难度相当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解决了课堂容量不够的问题又帮助教师记忆了课堂主要环节框架,帮助教师顺利记忆课堂中每个环节,顺利进行教学。

“教学相长”不仅仅注重“教”,同样注重“学”。传统教学中,由于时间等因素制约,大多数运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学则重视不够,或者是不得不忽视。而面对信息量庞大的信息社会,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师仅有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习《动物儿歌》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要求、方法,便于学生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五、教学技术运用反思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精华就有糟粕。教育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应重形式而忽视事实。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视频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固化学生的思维,甚至有的课程不需要件而为了形式使用课件,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件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不应重机器、轻教师,不能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应僵化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整堂课的灵魂,教育技术是不能代替的。        

总之,恰当地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创设情境,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文本,激发保持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