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娱乐活动少,一年到头,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村里那个土高台上唱戏。
1980年,大年初一刚过,街头上贴出了鲜红的海报,引来一簇人围观,然后奔走相告:“白天演出《梁秋燕》,晚上演出《窦娥冤》,啊!哇噻!”
太阳刚刚落山,戏场里已是人群嚷嚷,彼此见面,热情地打着招呼:“新年好?新年好?”
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穿着五颜六色的新衣服,如同花蝴蝶一般,在戏台口穿梭般跑着玩耍。爱看戏的老年人拿小木橙,早早地坐在台下,或拉家常,或说戏文故事。
夜幕慢慢降临了,天上布满点点繁星,山风夹着寒意从人们额头拂过。聚集在戏场四周的男女青年骤然活跃了起来。“小翠,新年好,来!让哥握一下你那面条手。”男青年在握手中轻轻一捏姑娘的手调情道:“好几天没见面,把哥想死了。”姑娘嘻笑道:“你不知道在想谁哩,口里说得不是心里话,想死了也不来看看妹妹。”
台上的灯亮了,锣鼓、板胡一起响了起来。成双成对站在后面的男男女女,虽然眼睛看着台上,装作看戏的样子,可心却没在台上,在人们不注意中,有的小伙子偷偷地拉住了姑娘的手,把糖果塞到对方手里,胆大一点的干脆塞进对方嘴里;有的用身体不时触碰着对方的敏感部位,或用手揪对方的头发稍,或用腿摩挲对方的屁股蛋儿。那些没对象的男青年故意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捕捉着目标,那里姑娘多就往那里挤,时而搞个恶作剧,引来人们一片笑声。姑娘们口头上嬉笑怒骂着,或挥动拳头驱打着,但心里乐滋滋的,没有丝毫离去的意思,继续和小青年们打情骂俏。
“咚咚嚓嚓,咚呼嚓嚓”,戏台上的鼓点骤然紧了起来,戏剧开演了。老年人看见窦娥母女遇到强盗时,紧张得屏住了呼吸,一会儿看见张驴儿父子赶走强盗,救下窦娥母女长长舒了一口气,看见张驴儿逼窦娥成亲时,在叹息中攥紧了拳头。青年人有的在后面打口哨,有的不由自主地攥紧了姑娘的手,有的感叹道:“咱就遇不上这等好事呀,现在拿上几万元也找不到媳妇。”
戏剧一步步把故事推向高潮,人们都睁大了眼睛。只见窦娥身带刑枷,白衣白巾被两个刽子手押上刑场,如泣如诉地唱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老人耸着双耳,小孩掂着脚尖,八尺白绫高悬,眼见窦娥问斩。观众屏住呼吸,乐队停敲鼓点。台上如泣如诉,台下如痴如癫。小伙咬碎钢牙,大娘泪湿青衫。一曲终了,夜在回味,星在感叹。有人指点今朝,有人唾骂贪官。悲剧,悲剧,绝对不能重演。
2014年农历正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