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科普:积极倾听】黄广中学:这样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

(2022-04-18 19:25:29)

【心理科普:积极倾听】黄广中学:这样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

积极倾听

    在父母的眼里,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易燃易爆炸”。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但又有依赖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希望被尊重、被理解与认可


    当父母的意愿与孩子的观点产生冲突时,如果没有恰当处理,双方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爱不能“同频”的实例常会遇见。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让他们向父母敞开心扉呢?


    黄广中学(原名: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别为各位家长分享以下建议,助力家长与青春期学生之间构筑和谐沟通的桥梁。


    积极倾听,是打开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


    在沟通时,父母往往听到的是“事情”,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与情绪,且急于干预与评判,甚至批评说教,父母这样的沟通方式容易让孩子不愿意沟通。


    “积极倾听”是在充分关注对方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感官去接收对方释放及表达的信息,专注于对方的陈述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努力正确地解读对方话语中表达的情绪及内心感受,鼓励对方充分表达自己,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积极倾听”的前提,充分关注对方。


    也就是在交流过程中,父母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尽可能地理解孩子传递出来的信息。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放下我们的情绪等,全神贯注在孩子身上。

【心理科普:积极倾听】黄广中学:这样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

积极倾听的第一步:以尊重、接纳的态度用心听

1.不打断、不评判,好奇地听

在日常沟通中,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打断对方说话。在与孩子交流时亦是如此,当开始评判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立刻反弹起来,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如果对孩子讲述的内容有更多的好奇心,对讲述的内容有兴趣,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让孩子完整地讲清整件事,讲述他(她)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到被接纳,这将是亲子沟通一个好的开始。

这非常考验我们对孩子所讲述的内容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2.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父母要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首先,倾听时有专注的目光。父母以善意、鼓励、专注的眼神看着孩子,以表示自己对孩子所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

其次,用肢体语言表示关注。在倾听时,父母身体微微向前倾、与孩子保持较亲近的距离、适时地点头(尝试说嗯、噢、是的)、微笑等,类似这样的肢体语言正是传达父母对孩子表述内容的关注,从而达到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目的。


【心理科普:积极倾听】黄广中学:这样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

积极倾听第二步:说出孩子的情绪或者感受

积极倾听很重要的一步是学会倾听孩子的情绪。当理解孩子此时的感受时,就能渐渐地走近孩子内心。

高效的沟通,首先是处理好情绪,才能谈事实。

用“我理解你的感受……”“听起来你有点……”“你感到……是因为……”“我看到……”的句式,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从而他们更愿意表达内心的感受。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BzLwtsQELxNNFGicTPWGmuAlxgo0dnAJJFciablQAhlEF1icKoqibDpibiaYIGelKQDnicEMSchO4bQWuITiauUGAsoT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

积极倾听第三步:开放性提问,鼓励孩子表达

做好“积极倾听”中的前两步后,父母与孩子有了情感和行为的有效连接,此时就可以进入与孩子的开放式对话,用开放式提问,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想法。

父母可以尝试用“能具体说说看吗?”“还有其他吗?”“是什么原因呢?”“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等方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孩子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

【心理科普:积极倾听】黄广中学:这样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



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所传递的最重要东西是尊重和信任。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理解孩子时,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孩子回馈父母的也一定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惊喜与温暖! 


    参考资料:俞彬彬 《运用“积极倾听”,开启亲子沟通之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