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文学的四个关键问题

(2012-10-19 20:41:47)
标签:

教育

分类: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四个关键问题

一、导入

回忆儿童文学的内涵

二、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

根据接受对象的年龄,分为三大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书P12——13页,总结出各自特点:

1、幼年文学:

儿童特点:游戏

文学特点:注重娱乐、趣味(内容),浅语艺术(表现手法)

体裁:儿歌、幼儿诗、童话、图画

重点解析幼儿文学的艺术特征:人之初的启蒙文学、亲子共读的互动文学、单纯明快的浅语文学、图文并茂的直观文学和趣味的快乐文学

浅语文学:

葛冰《小鸟不再叫》

天黑了,/天黑了,/弯弯月牙挂树梢,/乐乐要睡觉。

窗外小鸟喳喳叫,/“小鸟,小鸟,/我知道你为什么叫,/想让妈妈陪你睡觉。”

小鸟,小鸟,/你瞧瞧,/乐乐睡觉不要妈妈陪,/伴着布娃娃,/睡得又香又好。

小鸟,小鸟,/你瞧瞧,/小猫咪睡觉不要妈妈陪,/盖着小毛巾,/睡得又香又好。

小鸟,小鸟,/你瞧瞧,/小金鱼睡觉不要妈妈陪,/依着小水草,/睡得又香又好。

小鸟,小鸟,/你睡觉也不用妈妈陪,/拉住一片小树叶,/会睡得又香又好。

夜深了,/夜深了,/月儿升得高高,/小鸟不再叫,/拉住一片小树叶,/他也睡着了。/夜晚真安静,/大家睡得又香又好。

表现手法上:

1、反复(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多依靠条件反射的强化,因此反复很重要)

   故事情节的反复;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反复;还有很多作品是两种反复的综合使用

2、对比(婴幼儿知觉的分化性较差,难能感知细微的变化,作品中的对比强烈的艺术形象和色彩鲜明的画面则可以唤起他们对认识对象的强烈直感,帮助他们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图文并茂的直观文学:

此外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甚至无字书都有,画面清晰、活泼、形象具体、生动、色彩鲜明、自然,对小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快乐文学:《雪孩子》的改编

2、童年文学

儿童特点:学习为主导,富于幻想

他们的逻辑思维大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注意虽然从无意注意逐步发展为有意注意,但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形象等)仍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各种能力都在发展,但都不够稳定;

文学特点:幻想性强、故事性强

体裁:童话、幻想文学、科幻文艺、儿童小说

具体来看:童年期文学的特点

(结合《木偶奇遇记》让学生讲述其中的一些情节)

1、主题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于教益。

皮诺曹醉心于玩,不愿意去上学读书,而玩的结果就是一次次的奇遇,这些奇遇更准确的说是一次次的“遇难”,对皮诺曹而言直白的训导和规劝不起作用,只有这些“遇难”才让他伤心和悔悟,皮诺曹在经历了这些残酷的现实后终于感悟到生活的真谛,真正懂得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小孩是应该上学的,是应该听大人的话的。

基本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2、人物性格鲜明,富于可效法或借鉴意义

形象鲜明,多采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很少用静止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既能简洁地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又吻合小读者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其中形象以歌颂性为多数。

3、情节生动、单纯,具有浓厚的故事性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以及富有悬念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结构紧凑、完整,语言生动、富于趣味性,基调明朗、乐观等都是儿童文学较为重要的特点。

重点解析;童年文学的“纯文学”与“深度文学”

3、少年文学

儿童特点:过渡期

文学特点:重视美育与引导

体裁:小说、动物小说、科幻作品、散文、游记、报告文学、传记作品、少年诗歌、影视剧

少年文学的特点:(结合《哈利波特》)

1、主题题材方面  主题丰富具有多义性,题材广阔具有较深刻的内涵,生命教育隐含其中。

2、人物刻画以写少年为主,但不冷漠成人形象的描绘

3、情节、艺术表现方面: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会从不同的艺术境界中吸取自己之所需,因此作品或鲜明完美曲折生动,或淡到欲无,都可以赢得特定读者的喜爱。

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同样与之想适应,趋于多样化。

小结:三者之间的共同特征:

创作主体——作家与欣赏主体——儿童 审美意识的协调统一

三、两大门类

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书P19——21页,

根据作家的创作动机可分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而创作的,契合小读者审美趣味与接受心理的文学。比如童话、儿歌

见P19 陈伯吹的那句话“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

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以表现成年人眼光中的现实世界或心灵中的幻想世界为中心内容,以再现和提升成年人的审美意识为重要美学特征的文学。比如《西游记》

小结:作为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三至十七八岁的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一种专门文体。它既是由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的文学所组成的集合体,又是由“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两大部类所构成的整一体。书P21

要求学生把握书P21的图

四、叙述视角

叙事视角:叙事者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并传递有关事物的信息,它是特定叙事文本看取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也是文学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叙事视角的采用,会影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比如赵树理的农民立场,使他采用农民的叙事视角,从而带给他文学作品内容上的帖近生活性与艺术上的质朴性和易懂性。

在儿童文学中一般采用的叙事视角有四种:儿童视角、成人视角、两代人对话和对比的视角、少年作者的视角。

1、儿童视角:

陈伯吹定律(童心论)

要求作家“回归童年状态”

其实很多作家都会采用儿童视角,比如萧红《呼兰河传》、余华

2、成人视角:

叙事者站在成人经验世界的立场,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现实世界,叙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想像与建构少年儿童的经验世界,重在体现作家的“主体意识”,体现成年人的人生感悟与生命经验,并以此来引导和影响小读者。在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为主导的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鲁迅《风筝》

3、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

通过鲜明的对比,写出两代的截然不同。同时,也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进行对照,呈现出童心的美和成人的丑。

4、少年作者的视角

同龄人以自己的眼光打量同龄人,观察世界。直率而轻浅。

五、儿童文学的艺术母题

(一)四大母题

母题: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爱等。在儿童文学中,艺术母题与主题和题材密切相关。

1、成长母题

大多出现在儿童文学的小说创作中,主要是那些以少年人为主体艺术形象的少年小说。如《麦田里的守望者》《青铜葵花》《十八岁出门远行》

意义:表现儿童成长中的困惑、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我人格独立的向往和维护。

2、幻想母题

幻想母题集中在童话、寓言、科幻、动物小说等

幻想形象:四类

(1)    拟人体形象:赋予非人类的形象以人类的性质和本能。如动植物形象《丑小鸭》《小羊肖恩》《喜羊羊与灰太狼》《赛车总动员》《玩具总动员》

(2)    超人体形象:具有超越人类的异能。如神魔、变形人、特异人。《哪吒》、《海的女儿》、孙悟空、铠甲勇士、蓝精灵

(3)    智人体形象:既非人、非物,也非神魔,存在于科幻中的四维空间。如蜘蛛侠

(4)    常人体形象:虽是普通人,但经过艺术夸张加工后,出现在幻想世界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

意义:通过表现这些形象的超能力,来激发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激起他们生命中的强烈的英雄情结。

3、爱的母题

分为母爱和父爱

母爱型:

作品表现慈爱的母性,题材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体现了母亲的慈祥。

     内容: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白雪公主》丑母形象《海的女儿》泛爱

     审美:审美感情的升华。

     审美基调:亲切温馨。

通过作品来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儿童的爱心

父爱型:

     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七只乌鸦》《十二兄弟》

     审美:揭示人生难言与奥秘。

     基调:端庄深邃。

意义:渴望爱,寻求家庭和社 会的温暖,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面,它起源于人的现实发展的需要。

4、自然母题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内容: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昆虫记》

    审美:在对自然的审美中形成超脱感和神秘感

    基调:悠远率真。

意义:给人带来超脱感,惊异感,亲近感。使人感悟到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一个无比伟大的自然,感悟到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另外,还有顽童的母题:(刘绪源的三大母题:爱、顽童、自然)

张扬儿童活泼、顽皮、淘气的天性。

    内容: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木偶奇遇记》《小飞人卡尔松》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奇异狂放。

意义: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

(二)母题带来的文体特点:

1、结构的类型化

(1)开头结尾模式化:“很久很久以前”

(2)故事形态的类型化:如灰姑娘型的故事:

(3)情节结构模式化:三段式结构

2、人物形象类型化

人物性格单一,缺乏个性 《白雪公主》

六、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给儿童文学审美形态带来诸多的变化,比如叙述视角的交替渗透、体裁样式分化、题材领域的拓展、艺术手法与风格的多样化等。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家既要在既定的叙述视角和叙述母题上思考观察儿童世界,又要突破它们所带来的限制,尽量给儿童们呈现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七、作业

1、儿童文学的三层次两门类,以及叙事视角和叙述母题。

2、儿童文学有哪些主要文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儿童文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